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广州地化所等揭示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2022-09-09 16:49     来源: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同位素分析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组分,对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有机前体物在云雾滴和含水气溶胶中的液相化学转化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重要途径。由于植物排放前体物(如植物挥发、生物质燃烧)比化石燃料源(如燃煤、机动车排放)前体物的极性更强、更亲水,过去的研究多聚焦于植物排放前体物转化生成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aqSOA)的过程,缺乏对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中人为化石燃料源贡献的精准量化。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日本中部大学合作,通过测定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单体分子的碳十四(14C)同位素,给出了化石源碳对中国大气中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巨大贡献的关键科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以Large contribution of fossil-derived components to aqueous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 in China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14C同位素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经过漫长地质演化,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的14C已完全衰变,而生物质的14C丰度,却和当前大气基本保持一致。因此,14C可以准确量化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中生物碳源和化石碳源的相对占比。研究团队在位于珠三角西南部的鹤山大气环境监测超级站采集了一整年的大气细颗粒物(图1),以大气颗粒物中草酸为主的一系列小分子有机酸作为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示踪物。14C分析显示,当鹤山站的气团起源于内陆时,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标志性化合物的化石来源碳占比达到了55%到70%(图2)。相反,当气团起源于南海沿岸时,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中的生物来源碳占比可达近70%,这与内陆气团形成了鲜明对比(图2)。在我国几个重点城市群,研究人员同样观测到化石来源碳在冬季对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巨大贡献。

过去基于整体气溶胶组分的14C分析结果,大多认为有机气溶胶主要由生物质来源碳贡献。该研究表明,在中国典型城市,液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分子可大量来源于化石燃料。这一认识对更好地模拟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评价其气候和环境效应,以及更精准地控制空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科学组织联合研究专项项目等的支持。

图1 研究区位置及采样活动中的后向气流轨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550)和气溶胶基础表征参数。

图2 沿海背景和大陆气团中草酸的二维双碳同位素(δ13C、Δ14C/Fm)特征。


推荐阅读

王朝阳等-GGR:开发了Sn同位素分析技术并测定了国际岩石标样的Sn同位素组成

Sn有10个同位素,是所有自然界元素中拥有同位素最多的元素,其地球化学性质表现为中等程度的亲铁和亲铜性,在岩浆分异过程中表现为不相容性。这些地球化学性质使Sn同位素体系能够应用于研究火成岩的成岩过程;太阳系和天体的形成及演化;Sn矿床的成因等方面。 2022-09-07

同位素分离分会换届大会暨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

王黎明表示,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第七届理事会将在中国核学会的领导下,严格遵守章程,认真履职尽责,凝聚合力、加强交流,当好桥梁、做好服务,共同把分会建设好、发展好,推进我国同位素领域的事业发展,助力实现强核梦、强国梦的伟大目标。 2022-07-29

研究揭示吸附-解吸附导致流体溶质同位素变化

硼 (δ11B)、锶 (87Sr/86Sr)、锂 (δ7Li)等同位素常被用于示踪水溶组分的来源与演化。 2022-06-24

研究人员推断出同位素钙 40 中不同核构型之间的过渡强度

在核物理学中,一些同位素被称为“魔法”,因为它们包含的质子或中子数量正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壳。前几个神奇的数字是 2、8、20、28 和 50。钙 40 是最丰富的钙形式,被认为是“双重神奇”,因为它的原子核中有 20 个质子和 20 个中子。因此,这种同位素非常稳定。 2022-06-22

新研究揭示沉积碳酸盐俯冲进入下地幔,明显具有重的Zn同位素组成

大洋沉积碳酸盐相对地幔橄榄岩而言,明显具有重的Zn同位素组成。一般认为Zn同位素在地幔高温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分馏,这使得Zn同位素可以作为指示沉积碳酸盐在地球深部俯冲循环的潜在指标。 2022-06-14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