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普
人物简介李公攀,研究员,1930年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市。1958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曾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原子能院前身)同位素电磁分离技术研究室工作,致力于同位素电磁分离事业。主持过原子能院两台生产型同位素电磁分离器的施工设计修改、设备安装调试和生产运行,主持出口海外同位素电磁分离器全套设备的谈判、设计、安装和调试,直至移交。组织开展第一代电磁分离器用强流重离子源的实验研究工作。访谈节选记者(以下简称记):李老师...
09-08
头条
2025年10月1日,BESIII合作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表了关于Σ⁺超子衰变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由复旦大学、瑞典Uppsala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被合作组列为亮点工作。复旦大学严亮青年研究员和其课题组博士生肖云龙,初晓,Uppsala大学Patrik Adlarson教授, Andrzej Kupsc教授, 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海波研究员是本研究的主要完成人。电荷宇称(CP)对称性破缺是解释宇宙物质
2025-10-09
粒子物理
美国各地核反应堆核心正采用一种新型镀铬燃料,该燃料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研究人员合作研发,可提高反应堆效率与抗事故能力,这一合作成果改变了美国核工业发展轨迹。在美国对核能兴趣重燃的背景下,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正努力开发下一代燃料,加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部署,并助力启用太空中首座核反应堆。麻省理工学院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已开展数十年密切合作,形式包括联合研究、学生和博士后实习,以及允许INL员工在麻省...
2025-10-08
美国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李剑教授课题组于2022年8月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期刊上发表的论文Prediction of nuclear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with feedback neural network,近日荣获该刊2024年度优秀论文称号。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2022级直博生尚天帅,通讯作者为李剑教授与安徽大学牛中明教授。研究通过结合前馈神经网络与两参数费米模型,实现了对原子核电荷密度分布的高精度预测,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重
2025-10-07
核物理
核能创新浪潮席卷全球,微反应堆作为新兴技术,正逐渐成为核能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集装箱大小的核反应堆为家乡供电的愿景仍面临诸多监管障碍,但公众支持与技术创新正推动其向前发展。科学家们致力于提升核电生产的效率、成本效益、安全性及精简性,以满足可靠零碳能源的需求。核电作为零碳能源,其稳定且持续的生产潜力,使其成为脱碳时代保障能源安全的有力选择。在核能小型化趋势下,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吸引了大量热情与投资。这些反应堆...
2025-09-29
放射性物质
在很多宏大的宇宙探索科研项目中,核钟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一些宇宙中最深层的奥秘,例如暗物质的性质,以及一些难以捉摸的、塑造宇宙的基本力量。原子钟到核钟,电子振荡到中子振荡原子钟的计时原理,其实是利用电子在原子核周围一对轨道之间极为稳定的振荡频率。电子在轨道之间的跃迁,可以通过激光照射来激发——激光的频率恰好与振荡的频率相匹配,这种状态被称为共振——每秒光振荡的次数,决定了时钟的节奏。就原子钟而言,每秒的振荡次数极其稳...
2025-09-29
原子核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对称和守恒,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艾米·诺特(Emmy Noether)的女科学家找到这种联系,使用工具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它来自于大自然的另一个底层逻辑:极值。极值的另一种称呼是最优或最简。人类倾向于节约时间,在生活中会尽量选择两地之间用时最少的路,这是一条时间取极小值的最优路径。现在我...
2025-09-29
回旋加速器
放射性废物包括所有类型的放射性废物。这些废物需要以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处理、储存和处置。废物种类繁多,放射性水平也各有不同,因此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放射性废物从哪里来?所有国家都有放射性废物,即使是那些没有运行核电站的国家。核废物的来源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来自核电站。这包括燃料元件和其他需要处置的放射性物质,例如过滤器、防护服、交换材料等。医疗行业也会产生核废料,例如诊断或癌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针头、衣物等。其他...
2025-09-28
放射性废物
核医学检查中,患者常需注射带有放射性的核素显像剂,这些放射小客人虽能帮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却也让不少人担忧辐射对家人的影响。其实,只要掌握科学防护方法,就能在治疗的同时保障家人安全。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科学防护。不同放射性药物的停留时间差异显著。例如,骨扫描常用的99mTc半衰期仅6小时,24小时内基本衰减完毕;PET-CT检查使用的18F半衰期更短,仅109分钟,8小时后辐射水平已接近安全范围。这类短半衰期药物注射后,患者只...
2025-09-28
放射性药物 PET/MRI 靶向治疗
核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多重优势: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指原子核不稳定,在衰变成其他核素时会自发性地放出电离辐射的核素,用其制成的特殊制剂为放射性药物,也称核药。核药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诊断类核药和治疗类核药。用于治疗时,核药具有诊疗一体化、不易耐药及靶向化治疗的优势。用于诊断时,核医学成像不仅能像其他影像学成像一样显示人体解剖结构,也能提供生化功能信息,具有敏感性强、能发现微小病灶、成像范围广的优势。国内外...
2025-09-28
放射诊疗 放射性同位素 核医学
9月23日,德国仿星器商业聚变初创公司Proxima Fusion在其官网刊文《From Twisted Beginnings to Quasi-Isodynamic Symmetry:The Rise of QI Stellarators》,从理论发展、装置开发等方面较为全面的梳理了仿星器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70年来,在追逐聚变能源的竞赛中,仿星器一直是托卡马克的扭曲兄弟。托卡马克依赖强大的等离子体电流,而仿星器仅使用外部磁体来约束等离子体——这赋予了其稳态运行和固有稳定性的潜力。仿星器概念最早始于20
2025-09-28
国际视窗
1955年,党中央作出重要决策——发展中国核工业。在此背景下,我国首座重水反应堆(101堆)与首台回旋加速器(以下简称一堆一器)的建设工程,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正式启动。1958年9月,一堆一器移交生产典礼盛大举行,标志着这两项关键核设施正式投入使用。从此,原子能不仅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发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能源、医学、农业等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从零起步: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篇1955年初春,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向周恩...
2025-09-25
回旋加速器 原子弹
全球小型反应堆(SMR)开发热潮持续升温,各国正竞相推进这一能源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目前全球已提出并正在开发约70种SMR设计方案,其中俄罗斯和中国已率先实现SMR商业化并投入运营。俄罗斯以17座、中国以10座SMR领跑全球,两国与美国合计有20座SMR处于建设阶段。预计从2030年代初开始,加拿大、法国、英国、瑞典和丹麦等国也将陆续实现SMR商业化,届时全球商业化SMR总数有望增至约17座。韩国正重点推进i-SMR商业化,计...
2025-09-25
核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
近日,《核技术-核燃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铀和钚基材料中杂质元素的程序》(ISO 26062:2010)修订项目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获批立项。这是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也是中国原子能首个成功立项的国际标准,填补了钍基燃料成分分析国际标准的空白,提升了我国核燃料领域国际话语权。自2019年起,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开始系统性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通过自主投入科研项目等方式,支持国际标准...
2025-09-22
公众科普
预制菜话题近期持续受到关注从食材的新鲜度到灭菌是否彻底从网友热议中不难发现食安早已成为衡量企业的核心标准更是企业不可触碰的生命线当全民都在思考如何让食品更安全时一项技术正在为企业提供高效、绿色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电子束辐照灭菌技术核心技术优势不同于传统高温灭菌破坏营养化学灭菌残留风险等问题电子束辐照靠高能电子束穿透物质直接切断细菌、霉菌的DNA链条◆常温灭菌 常温瞬间灭菌,可最大程度保留食品营养和风味。◆无...
2025-09-17
中广核技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