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装备

莫斯科核能大学记录太阳高能粒子致中子通量骤增

2025年11月11日,莫斯科国立核能研究大学MEPhI的NEVOD科学教育中心,通过中子探测器记录到太阳高能粒子引发的中子通量急剧上升。该中心的PRISMA-36、URAN和Neutron中子探测器,持续24小时监测到达地球表面的中子通量。NEVOD研究与教育中心工程师叶夫根尼·沃尔科夫表示,此次监测捕捉到了被称为地面增强(GLE)的罕见事件。中子通量增加现象于莫斯科时间13:30开始,14:45达到峰值,比正常背景水平高出20%。NEVOD科学教育中心工程师克谢尼娅·切利... 2025-11-13 核物理粒子物理俄罗斯

俄罗斯彼尔姆理工科学家获核电极端环境温度计专利

来自彼尔姆理工大学(PNRPU)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并获得一项特殊温度计的专利,该温度计专为核电站极端条件设计,能在反应堆堆芯等苛刻环境中稳定运行。相较于现有同类产品,这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大幅提升3 - 4倍,使用寿命也有显著增长。其新型传感器具备强大的温度适应能力,可承受-196至+1000°C的极端温度,而标准设备最高工作温度仅为+400°C。这款温度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基于光纤的设计。光纤内部充满高压氧气的微小气腔,直径在3 - 6微... 2025-11-13 俄罗斯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华道本教授团队在环境样本痕量铯精准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华道本教授团队在痕量铯精准测量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Ultrasensitive Ion-Imprinted Detection System with Pore-Depended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Mechanism for Accurate and Rapid Monitoring of Cesium in the Environ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综合性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2025-11-13 放射性同位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型直流流强测量系统研制中取得重要进展

束流流强是电子储存环的核心参数之一,由其计算得到的束流寿命更是衡量电子束流运行品质的关键指标。2025年10月9日至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束测团队为合肥先进光源(HALF)自主研制的高速高精度束流流强测量数据采集系统样机,在合肥光源(HLS-II)储存环上顺利完成束流测试。作为HALF的关键设备之一,该样机实现了设备全国产化,并通过优化信号采样频率及处理算法,在直流流强测量领域展现出优异性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5-11-12 同步辐射光源

法马通携手多方推进欧洲航天器RTG同位素源生产

法马通(Framatome)近日宣布,已与欧洲航天局正式签订合同,负责生产用于航天器上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的密封放射性同位素源。Perpetual Atomics和Amentum两家公司也将加入这一项目,共同助力欧洲航天事业的发展。根据合同内容,Framatome公司将承担密封放射性同位素源的生产任务,以满足欧洲航天器对稳定、持久能源的需求。此举将直接支持欧洲ENDURE(欧洲放射性同位素能量设备)计划的实施,该计划旨在欧盟内部建立生产RTG放射性同位素源... 2025-11-12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物理新理论登《核物理B》:七维几何或可替代希格斯机制

由Richard Pincak领导的团队在《核物理B》期刊发表研究,提出基础物理中基本力与粒子性质可能源于隐藏的额外维度几何结构。论文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折叠成复杂七维形状(G₂流形)的不可见维度,且这些结构并非静态,而是通过G₂-Ricci流过程动态演化,其内部几何随时间变化。如同有机系统中的DNA扭曲,这些超维结构具有内在扭转特性,Pincak指出,当允许其随时间演化时,可形成稳定的孤子构型,为自发对称性破缺等现象提供几何解释。研究颠覆了传统粒子... 2025-11-12 粒子物理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理事会审查下一代对撞机的可行性研究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及其全球合作伙伴正积极推进下一代对撞机研究,以接替将于2041年停运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根据2020年更新的《欧洲粒子物理战略》(ESPP)建议,CERN于近期完成了一项关于未来环形对撞机(FCC)的可行性研究,研究报告于2025年3月31日正式发布。该研究由CERN联合成员国、准成员国及全球多机构共同完成,经科学政策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及独立专家委员会多轮审查后,于2025年11月6日至7日由CERN理事会代表在专门会议上审议... 2025-11-12 粒子物理

俄罗斯研发钍-229光谱系统 推动核钟技术突破

俄罗斯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MEPhI)正积极推进一项重要研发工作,该项目由俄罗斯核能中心全俄核物理研究所(VNIIEF)委托,聚焦于钍-229光谱系统的开发。据项目负责人、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计量物理与技术问题系主任彼得·鲍里修克介绍,此系统将依托钍-229同位素,构建一个核钟实验室模型。我们正研发一种基于氪和氙低温晶体的系统,利用这些不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惰性气体,在低温下凝结并结晶,进而制造出用于钍-229核光谱分析的激光... 2025-11-12 俄罗斯核物理原子核

俄罗斯科研团队实现铥原子量子比特55秒长相干时间,为量子存储奠定基础

俄罗斯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与俄罗斯量子中心的科研团队,近日对中性铥原子作为量子计算平台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聚焦于铥原子作为量子比特(量子信息比特)的独特性质,并成功利用微波辐射与激光技术实现了对其量子态的精准操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RX Quantum》。铥原子之所以成为研究热点,源于其能在一个平台上融合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特有协议。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丹尼斯·米申解释道,铥量子比特不仅... 2025-11-11 核物理

三门核电自主研发“核电厂热态功能试验期间一回路最佳锌离子浓度的筛选方法”获国际发明专利

近日,三门核电全省先进压水堆水化学技术和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 核电厂热态功能试验期间一回路最佳锌离子浓度的筛选方法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为核电一回路健康运行注入强劲锌动力。新机组热试期间一回路加锌可显著提升核电厂安全性能。全省重点实验室深耕核电加锌技术研究,一是研发液态乙二醇解法醋酸锌转化工艺;二是创新新机组热试至启动全阶段加锌技术,深入研究热试最佳成膜锌浓度,构建锌浓度吸收释放模型并形成标准化控制方... 2025-11-11 产业活动

反磁性研究获突破 X射线技术助力绘制与测量

磁学领域迎来新突破,反磁性这一特殊磁性有望为下一代电子产品提供动力。与铁磁体不同,反磁性体本身无净磁力,却保留强大内部特性,能更高效传输和控制信息。然而,由于其净拉力为零,难以用标准测量工具检测。近日,研究人员在两篇新论文中详细介绍了他们如何开发X射线技术,来绘制和测量反磁性材料的内部结构。在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的第一篇论文中,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名为RIXS-CD的先进X射线方法。该方法通过旋转反磁性材料样品,使每个磁畴产... 2025-11-11 同步辐射

中国建成国际先进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并正式投用

近日,由原子能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以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竣工并投入运行,填补了国内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标志着中国量子放射性计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国家原子能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平台建成运行对中国电离辐射计量领域乃至高端仪器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为我国计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精密测量技术赋能新范式在以量子信息技术... 2025-11-11 辐射剂量

中核浙能“华龙一号核级辐射监测仪表”入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中核浙能组织申报的华龙一号核级辐射监测仪表成功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评审,用户单位组织装备单位申报,申报成功后用户单位在项目核准、年度上网电量指标、机组并网运行、燃料供应和监管等政策方面得到能源局的鼓励支持,并在财税、融资等方面享受政策便利,对于新建核电工程意义重大。中核浙能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心骨作用、担当主力军责... 2025-11-11 辐射监测

合肥光源基于软X射线磁圆二色站实现谱学实验自动化全过程

材料是所有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飞速发展,材料研发范式从传统的直觉和试错走向人工设计的智造。在这个范式变化过程中,高通量表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多尺度(电子、原子、声子、介观)的精细化表征,结合物理模型或者AI数值模型,发掘材料性能和化学组分、结构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为新材料的智造提供理论基础。而同步辐射是最适合应用于材料高通量表征的平台之... 2025-11-10 X射线装置

科学家实现原子核探测新突破:利用单分子作微型加速器精准测量核磁分布

物理学家近日开发出一种全新研究原子核内部结构的方法,他们巧妙利用单个分子作为微型粒子加速器。传统研究中,原子核研究需依赖大型对撞机,这些设备将电子加速至极高速度后与原子核碰撞。而此次新研究,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更为紧凑且高效的替代方案。研究团队选用由镭原子和氟原子构成的一氟化镭分子,将其改造成微型对撞机。在此过程中,镭原子的电子充当探针,短暂穿透原子核。通过这一创新方式,科学家们得以精确追踪分子中的电子能量,并发现了... 2025-11-10 粒子加速器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