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全身骨显像的“得力助手”—脏器断层显像

2022-12-12 10:32     来源:Bethune核医学     PET/CT
全身骨显像俗称骨扫描,是借助亲骨性显像剂(99mTc-MDP等)来反映全身骨骼代谢功能的影像,优点是灵敏度高、扫描范围广,对各种骨骼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有重要价值,如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评估治疗后疗效、诊断隐匿性骨折、协助诊断感染性骨病、代谢性骨病等。

但它的局限性在于获取图像是平面影像,骨骼结构前后重叠,对部分显像剂异常摄取的可疑病灶的解剖定位及病灶性质无法明确,此时就需要局部脏器断层显像进一步的检查了。


有别于全身骨显像,脏器断层显像是对可疑病灶区域进行核医学SPECT与同机CT两种影像技术的360°图像采集再加以信息的融合,既具有核医学灵敏探查骨病灶的优势,也能借助CT获得精确解剖结构,有利于对病灶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全身骨显像有很好的补充价值。

如图所示,一位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常规复查全身骨扫描时,发现腰椎边缘水平有两处显像剂浓聚灶(箭头所示),单从骨扫描无法明确病灶的准确位置和性质(转移?老年性退变?)。进一步加做局部的脏器断层显像(SPECT/CT)后,影像显示腰2椎体骨质代谢增高灶位于椎体内,局部骨质密度增高,诊断为转移灶,而另一处病灶定位于腰3-腰4右侧椎小关节,结合关节面骨质硬化,诊断为关节退行性改变。

答案:有必要

首先,CT虽然可以观察骨质结构的变化,但如同盲人摸象,没有SPECT对病灶部位的指示,CT诊断仍然受限,脏器断层显像不是单纯的SPECT影像和CT影像,而是两者功能的融合影像。其次,大部分病灶的发生发展是先有骨质代谢的异常,再出现CT能看到结构异常,SPECT能较CT早发现病灶2-3个月。


如图所示,肝癌患者,腹盆部CT没有发现骨质密度、结构的异常,未提示转移。但全身骨显像及脏器断层显像(SPECT/CT)显示左侧肱骨头、胸腰椎多发椎体、左侧髋臼、左侧股骨上段多发骨质代谢增高灶,诊断多发骨转移。

局部脏器断层显像的检查范围有限,不如全身骨显像广泛,仅依靠骨痛主诉进行区域检查很容易漏诊病灶。

总之,脏器断层显像是全身骨显像的“得力助手”,有的放矢,利于疾病的诊断。



推荐阅读

全身PET/CT缩短了黑色素瘤患者的扫描时间

位于德国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克里斯托斯·萨克佩基迪斯博士领导的一个团队探索了一种新型长轴视野PET/CT扫描仪对黑色素瘤患者成像的能力。根据这项研究,使用低剂量的F-18 FDG放射性示踪剂,该小组几乎将采集时间缩短了一半。 2022-12-18

PET将脂肪与乳腺癌复发联系起来

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的一个小组使用F-18 FDG-PET/CT,基于VA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调查了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他们发现,扫描中VAT代谢的增加与无复发生存率低有关。 2022-12-18

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综合医学成像

这些会议包括关于各种医学成像模式相关主题的全体会议和互动专家讲座。医学成像模式是诸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超声心动图(心脏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和磁共振成像 (MRI) 等测试。 2022-12-15

全身扫描可能有助于揭示哪些患者会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产生反应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在ICI治疗开始前和开始后30天,用放射性标记的抗体示踪剂进行全身PET扫描,主要针对CD8+T细胞。 2022-12-14

核医学科普:玩转PET—空间分辨率

正电子发射核素(如18F)标记的示踪剂注入人体后,核素所发射出的正电子与体内的电子发生湮灭,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在PET系统中,探测器探测到这种成对的γ光子后,可以经重建算法推算得出正电子的湮灭位置,从而得到示踪剂在人体内的放射性分布。这就是PET的成像原理。 2022-12-14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