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张衡一号”在电离层等离子体泡内发现静电离子回旋波

2023-02-23 16:03     来源: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等离子体

“张衡一号”电磁监测卫星计划在轨运行效果图 (图片来源:GeoTalks)

赤道等离子体泡(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是电离层F层的等离子体空腔结构,由日落后F层底部的电子耗空区向顶部抬升并向两极扩展而形成,经常伴随有电磁场的扰动。

火箭、卫星对等离子体泡的原位探测已有50余年的历史。然而,受到多普勒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来自等离子体泡的电磁场信号往往难以分析。人们通常认为,等离子体泡中的静电信号是空间静态电荷结构相对于航天器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效应,近似各向同性,而非可传播的“波动”。

借助“张衡一号”(CSES)较为完备的场和粒子测量,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太阳活动与空间天气重点实验室“张衡一号”高精度磁强计研究小组,通过综合分析电磁场、等离子体观测数据,确认电离层等离子体泡内存在静电离子回旋波。

在一次穿越等离子体泡时,CSES发现泡内主要区域充斥着静电扰动(如图1所示),扰动矢量的平均方向垂直于背景磁场,围绕磁力线螺旋状分布(如图2所示),扰动信号在频谱上呈现双峰结构,符合静电离子回旋波的特征。计算表明,波动的频率接近当地氧离子的回旋频率,波动相速度与氧离子热速度相当。同时,伴随波动,CSES还观测到了离子的加热和极向减速,与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现象一致。据此,研究人员确认,等离子体泡内存在氧离子静电回旋波。泡内的横向电场及密度梯度超过了一定阈值,很可能触发了非均匀能量密度驱动的不稳定性(IEDDI)并产生了静电离子回旋波。

图1. CSES观测到等离子体泡内的电场ELF波动

图2. 等离子体泡中电场波动方向和极性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文章审稿人评价,“文章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等离子体泡内存在离子回旋波”(“This interesting paper makes a pretty convincing case for the presence of ion cyclotron waves in an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


推荐阅读

天体物理|暗能量来自超大质量黑洞吗

近日,一项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的研究登上了热门。该研究声称,正在加速宇宙膨胀的神秘 “暗能量”可能来自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 2023-02-21

质子放射治疗的穿越之旅(一):资深物理师在三十年前对质子治疗的看法、布拉格峰的数学之美

与光子放射治疗相比,粒子治疗所涉及的物理学更有趣。质子治疗也有更多的创新之处,而且随着许多新公司进入该领域,使得质子治疗更具活力。例如,虽然光子治疗中的加速器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质子和粒子治疗中出现了新的超紧凑型同步回旋加速器、同步加速器、高梯度直线加速器和激光尾波场加速器。 2023-02-21

环境气候与粒子物理学

当科学家们讨论粒子物理学的未来时,他们也在考虑地球的未来。作为斯诺马斯美国高能物理社区规划程序的一部分,一份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建造和运行粒子加速器而影响环境的方式,以及减轻这些影响的办法。 2023-02-20

影响PET/CT检查结果的四大因素

PET/CT的出现,对于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任何一项高科技的检查都不是万能的,PET/CT也可能会由于一些外在因素而导致其结果有误差。 2023-02-18

我国科学家揭示太阳暗条连续部分爆发过程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博士生杨丽平和导师闫晓理研究员等人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VST)和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所获得的高时空分辨率和多波段观测数据研究了两个相邻太阳暗条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最终导致暗条的连续部分爆发。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 2023-02-13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