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短寿命原子核质量精确测量揭示中子星性质

2023-05-08 09:21     来源: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X射线原子核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5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上。

中子星是人类已知的最致密的星体之一。X射线暴发生在中子星与伴星(通常是一颗红巨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是目前已知的最频繁的天体热核爆发过程,也是太空望远镜所能观察到的最亮的天文现象之一。中子星强大的引力将伴星中富含氢和氦的燃料吸积到中子星的表面。当这些燃料的温度和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热核反应会被点燃,在10-100秒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形成X射线暴。X射线暴为剖析中子星性质提供了窗口。

快速质子俘获过程是驱动X射线暴的主要热核反应之一,涉及一系列远离稳定线的短寿命缺中子原子核。其中,锗-64具有重要作用,被科学家称为“等待点核”。精确测量锗-64附近原子核的质量,对探讨X射线暴和确定中子星性质颇为重要。

2011年,近代物理所首次测量了短寿命原子核砷-65的质量。它是锗-64的质子俘获产物,为研究快速质子俘获过程中锗-64等待点核问题提供了关键数据。若要彻底明确锗-64周围的核反应流,锗-64的双质子俘获产物硒-66及其他附近原子核的质量至关重要。然而,硒-66的产生截面比砷-65低一个量级,测量难度更大,多年来未能突破。

质量测量团队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研发了新一代等时性质谱术,将其命名为“磁刚度识别的等时性质谱术”。新型质谱术具有高精度、单离子灵敏、高效率、短测量时间、无背景污染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短寿命、低产额原子核质量测量方法之一。

利用新型质谱术,研究团队精确测量了砷-64、砷-65、硒-66、硒-67、锗-63等原子核的质量,从而在实验上首次确定了等待点核锗-64相关的所有核反应能。其中,砷-64和硒-66的质量是首次测量,其他原子核的质量精度均得到提高。

通过探究新的原子核质量结果对X射线暴和中子星性质的影响,该团队发现新的结果使快速质子俘获过程发生了变化,X射线光度曲线峰值增加、尾部持续时间延长。研究发现,与目前天文观测数据最丰富的代号为GS 1826-24中子星的X射线暴对比,该中子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更远(需增加6.5%)、中子星表面引力红移系数需要降低4.8%。上述中子星表面引力红移系数的变化意味着中子星密度比预想的低一些,而X射线暴后中子星外壳的温度比通常认为的更高。

中子星的性质研究是前沿课题,可通过天文观测、重离子碰撞等不同方式开展研究。本工作通过原子核质量测量得到更精确的X射线暴光度曲线,同时与天文观测比较,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质量和半径的关系。

上述研究由近代物理所、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的科研人员,以及德国、美国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

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原子核质量测量探测装置

推荐阅读

精确测量原子核质量 从新角度揭示中子星性质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极其轻微,却在中子星性质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 2023-05-22

加强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放射诊断质量控制新指南 加强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放射诊断质量控制新指南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 (Wilhelm Röntgen) 是第一个发现 X 射线成像潜在用途的人,当时他创造了射线照片,一种由 X 射线而非光产生的图像。第一张 X 光照片揭示了他妻子的手骨,风靡全球,彻底改变了医学,并为他赢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放射诊断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放射学对于及时准确地诊断从骨折到癌症等一系列疾病至关重要,从而能够尽早开始有效治疗。 2023-05-17

第十三届全国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会议暨XAFS讲习班召开

全国XAFS会议结束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与四川大学于4月26日至28日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联合举办了“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学实验与数据分析讲习班”。讲习班用户报名踊跃,但由于场地和经费所限,只能从300余位报名者中选取200人为正式学员,他们分别来自中科院13个研究所、教育部32所高校和其他5个研究单位。学员们认为讲习班切实解决了用户XAFS谱分析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用户的XAFS谱数据分析水平。 2023-05-11

国际原子能机构推出西班牙语版门户网站以帮助促进在医疗保健中安全使用电离辐射

该门户分为两大子部分:一个针对患者和公众,一个针对卫生专业人员。在每个网站中,该门户网站都提供了有关不同专业(例如 X 射线、癌症治疗、乳房 X 线照相术等)程序安全性的常见问题的答案。 2023-05-05

科学家利用地基广角相机阵GWAC探测到伽马射线暴的瞬时光学辐射

伽马暴源于大质量恒星晚期坍缩或双中子星并合瞬间伴随着新生黑洞或磁陀星的极端相对论喷流,短时间内辐射出巨大能量,包括喷流内激波导致的暴发瞬时辐射和喷流撞击外部介质产生的余辉。典型的高能暴发仅持续豪秒到几十秒,但地面光学设备接收到高能卫星的伽马暴触发警报时,很难做到实时跟进,故目前只有几例瞬时光学辐射探测——对应高能暴发的持续时间较长(>30秒),且观测数据中存在反向激波的污染成分,难以明确从瞬时光学辐射到余辉的转变。 2023-05-0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