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近代物理所研究者指出近年报道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现象或被高估

2021-06-08 11:02          核激发 伽马射线 同核异能 钼-93 核分析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美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例电子俘获核激发(NEEC)现象,因受复杂γ本底影响,测量的激发几率可能被显著高估。该研究推荐利用次级束流装置在低γ本底环境下获得更可靠的实验结果。相关研究于6月2日发表在《Nature》的“Matters Arising”栏目上。

原子核中的同核异能态一般具有100 keV至MeV量级的能量,是化学能的10万至100万倍。因此,长寿命的同核异能态被看作是潜在的新一代储能手段,有望获得广泛的应用。将同核异能态激发到更高能量的能级,可以靠库伦激发、X或γ光子的共振吸收来实现,但到目前为止相应的激发几率都非常低。

近年来,利用电子俘获激发原子核同核异能态的方法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美国科学家在《Nature》上首次报道了钼-93同核异能态可以通过电子俘获被激发,并测得一个相当大的激发几率。除了应用前景外,该现象背后的物理机制也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钼-93同核异能态是通过熔合蒸发反应生成的,蒸发余核会瞬间放出一系列γ(伽马)射线,这些γ射线都被探测阵列所记录。该实验中束流与多层靶都产生反应(图1),生成大量复杂的γ本底。近代物理所科研人员通过其发表的γ能谱,推断本底没有被恰当地扣除,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果表明,残留的沾污会影响最终的测量结果。因此,该工作报道的激发几率很可能被高估,也许只能被看作是一个上限值。

近代物理所的科研人员还提出了改进的实验方案,通过一段次级束流线将反应产物输送到另一个位置开展测量,以摆脱瞬时放出的大量γ本底。该方案有望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的次级束流线终端(RIBLL1)上实现。

据了解,《Nature》杂志开设“Matters Arising”栏目旨在鼓励对前沿问题开展及时的公开讨论。对发表在该杂志的论文提出的书面评论及原作者答复,通常在通过同行评议后一起发表在该栏目。在本文投稿前,还没有以国内研究人员为主在该栏目发表的评论文章。

该工作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333-5



图:为评估2018年报道电子俘获核激发的工作,基于其实验设置(右上角)估算了束流与各层靶的反应截面。由于反应靶和阻停靶距离很近,该实验无法摆脱熔合蒸发反应产生的大量瞬时γ本底。(郭松/图)


推荐阅读

ALICE发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粲强子化有所不同

由ALICE合作进行的新测量显示,在质子-质子碰撞中,粲夸克形成强子的方式与基于电子对撞机测量的预期大相径庭。 2021-06-11

破裂物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团队等离子体破裂物理课题组在破裂物理、逃逸电子和破裂预测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2021-06-10

中子衍射研究:一种新的自旋结构及巨压磁效应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M03组团队,在Fe掺杂的MnNiGe合金中,利用中子衍射手段,首次解析出了无公度圆锥螺旋磁结构,并利用此磁结构关联的晶格畸变和织构效应获得了巨大负热膨胀 2021-06-10

中国散裂中子源初期核数据实验结果引人注目

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是国家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于2018年建成。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或反角白光中子源,简称Back-n)是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其综合性能处于国际同类装置的前列,尤其是其距中子产生靶等距离的中子流强是国际上最高的,覆盖能区范围和中子飞行时间测量的分辨率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021-06-05

天文学家记录迄今为止伽马射线暴中能量最高的辐射和最长的“余辉”

2019年8月29日,地球各地的科学家们被提醒注意大约在10亿光年外发生的一个强烈事件。这是一个巨大的伽马射线暴,虽然10亿光年是一个几乎深不可测的距离,但这个事件在伽马射线暴中是独一无二的。巨大的距离实际上比科学家过去观察到的伽马射线暴更接近我们的星球,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以新的方式研究该事件的机会。 2021-06-05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