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新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在硅-22中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相关成果于7月2日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当原子核的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时,原子核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20世纪40-50年代,物理学家梅耶(M. G. Mayer)和简森(J. H. D. Jensen)等...
2025-07-25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原子核的奇特衰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稀有的三质子发射模式进行衰变。相关成果于7月10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3300多种核素,其中不足300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稳定核素,其余均为不稳定核素,会发生放射性衰变。常见的衰变模式有α衰变、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gamma
2025-07-21
空心原子是指内壳缺失多个电子,而外壳仍全部或者部分填充电子的特殊原子。这类远离平衡态的多激发态原子的产生机制、内部结构及退激属性不仅是研究量子电动力学和理解量子多体相互作用的有效载体,同时在内壳电离X射线激光、高能量密度物理及分子成像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物理中心科研团队与合作者在重空心原子实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证实了全裸重离子-原子碰撞是高产额制备重空心原子的有效...
2025-07-10
7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首次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在硅-22中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当原子核的质子数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时,原子核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物理学家梅耶和简森等提出了原子核的壳模型,成功解释了幻数...
2025-07-10
6月2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强磁场中心承担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关键技术预研项目,在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受安徽省发改委和合肥市发改委委托)组织的专家验收会上顺利通过验收。验收组专家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鹏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10位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华东理工大学钱...
2025-06-24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巴西航空航天技术学院、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合作者在强子结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从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强子内部夸克—胶子相互作用对强子部分子分布的影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16日以快报的形式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D上。强子是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复合粒子,质子、中子、π介子等都属于强子家族。研究强子内部夸克和胶子的行为对于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奥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2025-06-23
铁,作为宇宙和太阳系中丰度极高的重元素之一,在天体物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HIRFL-CSRm),开展了M壳层类钠铁离子Fe15+的双电子复合精密谱学实验,首次获得了质心系碰撞能量为0-90 eV范围内的电子离子复合绝对速率系数,为天体和聚变等离子体诊断和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相关成果发表在天体物理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ApJS 27...
2025-06-21
6月10日上午,兰州大学核学科发展战略咨询会在城关校区召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兰州大学、北京大学严纯华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夏佳文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叶国安院士,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王安民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刘建桥,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清平,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总经理边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2025-06-1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截面极低(皮巴量级),且寿命极短(...
2025-06-05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雍高产研究员团队提出了探测超子势的新方法,为探索中子星超子谜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和《物理评论C》(Physical Review C)。超子势(超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的研究近年来成为核物理与天体物理交叉领域的前沿热点,其核心目标在于破解困扰学界十余年的中子星超子谜题。传统理论认为,中子星内部在极高密度下会产生大量含奇异夸克的超子(如Λ粒子),这...
202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