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中子新闻

全力保护“友军”!这项测量技术能精准爆破癌细胞

BNCT是近年来国际肿瘤治疗领域最前沿的癌症靶向治疗技术之一,常用于头颈部肿瘤、黑色素瘤等癌症的治疗。源项参数是BNCT中子源参数的统称,包含中子能谱、γ能谱和不同辐射成分的空间分布。 2023-03-26

硼药及BNCT研讨会在东莞顺利召开

2023年3月19-21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主办、国科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硼药及BNCT研讨会”在东莞散裂中子源园区顺利召开。 2023-03-24

中科院:中国慧眼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强磁场,高达10亿特斯拉!

中科院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团队对正在吸积的X射线脉冲星Gro J1008-57进行广泛的观测,并在中子星表面探测发现大约10亿特斯拉的磁场。这是在宇宙中确凿探测到的最强磁场,其研究发现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主要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和德国Tübingen的Eberhard Karls大学科学家进行。 2023-03-24

中俄签署 快中子反应堆合作协议

Rosatom 表示,该文件“内容全面”,涵盖广泛领域“扩大现有项目的合作,以及实施与快中子反应堆相关的新项目,例如 生产铀钚燃料和处理废核燃料”。 2023-03-23

同位素|地下水:科学家如何研究其​​污染和可持续性?

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组成。同一化学元素的原子的某些变体,称为同位素,可用于研究水循环,包括地下水。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相同元素的原子。不同的“同位素”技术被用来测量同位素的数量和比例,并追踪它们的起源、历史、来源和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 2023-03-23

散裂中子源完成关键核数据测量,最新成果有望助力“双碳”目标

近日,原子核物理顶级期刊《Physics Letters B》在线发表了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反角白光中子实验装置(Back-n)上的研究成果“1-300 MeV中子能区的232Th裂变截面测量”,该成果将有望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2023-03-23

第三届先进光源中子源科学数据与软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会议由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工程办公室、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计算中心联合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近四十家科研单位的230余位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科技部条件平台处处长李华、科技部基础条件平台中心高孟绪研究员、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伊明江也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大会讲话。 2023-03-23

原子能院成功研制国内首个高效氮化硼中子探测器

近日,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个高效氮化硼中子探测器,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了我国在新一代探测材料和新型探测器领域的创新研发能力。该探测器体积小、重量轻,中子探测效率高,泄漏电流小且功耗更低,具备极低的背景噪声,可应用于高温、高辐射等恶劣环境,对于推动我国新型探测器材料和先进半导体中子探测器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23-03-22

科学家基于LAMOST发现一颗目前离地球最近的特殊中子星候选体

目前仅有七颗X射线暗弱的孤立中子星被发现(绰号“七剑客”)。它们离地球均较近(约391光年至1630光年),自转周期大概是5到10秒。新发现的这颗X射线暗弱的孤立中子星是首次在双星系统中发现这类天体。 2023-03-21

“龙睛一号”太空来信:我国初步掌握空间中子能量分布识别技术

空间中子辐射具有能量高、能量动态范围宽、入射方向复杂、空间环境为多粒子混合辐射场等特点,被国际计量局(BIPM)列入中子测试领域未来十年的两大挑战之一。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起国内首个、国际第三个20MeV以上能区准单能中子参考辐射场,并联合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项目团队以及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热能到20MeV的在轨中子谱仪——“龙睛一号”。 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