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中核新闻

中核集团首套自主研发的BNCT癌症治疗装备落户山东泰安

12月22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正式签署基于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装备(BNCT)的治疗中心建设项目合作协议,标志着中核集团首套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NCT癌症治疗装备成功进入市场示范应用阶段,为推动我国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贡献“核力”。这也是中核集团原子能院聚焦核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成功将核技术应用于人民生命健康领域的又一重要体现。 2022-12-25

泰国微堆建设项目通过源地设备验收 具备交付条件

近期,由原子能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与泰国苏兰拉里理工大学共同合作建设的微型中子源反应堆(简称微堆)在院顺利完成堆本体、束流装置及辅助系统设备验收工作,具备交付条件。该项目是原子能院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核集团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动中国-东盟地区核技术应用产业快速发展贡献了中核智慧与中核方案。 2022-12-24

中核环保与中国核电“双轮驱动”达成一系列成果

会上,中国核电领导陈金星、中核环保副总经理曾毅君分别代表双方签署《放射性废物一体化服务合作协议》《冗余报废物资转让合作意向书》,并共同为中国核电、中核环保创新联合体揭牌。根据协议要求,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推进核电冗余报废物资转让、放射性废物运输与处置、废旧金属外运熔炼减容等多环节紧密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不断打造核环保产业绿色发展新引擎,助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2-12-23

锦屏深地核天体青年突击队:仰望星空的“地下工作者”

在世界最深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向核天体物理这个略显神秘的学科领域发起冲锋。他们就是中核集团金牌青年突击队——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锦屏深地核天体青年突击队。 2022-12-23

同位素技术研究|中核集团青年岗位能手李思杰:坚持成就梦想

在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同位素技术研究室,就有一位努力拼搏的年轻人,始终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逐梦前行。 2022-12-22

核天体物理|地下2400米研究暗物质,探测器的背后是中核!

近日,从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获悉,2022年8月底,由该公司研发生产的锗同位素材料实现自主化、批量化供应,并顺利交付清华大学。该项目产品的成功交付,标志着中核集团突破国外垄断,首次实现富集锗同位素材料批量化生产并在该类材料领域实现国际领先。 2022-12-22

智能安全装备创新研发团队:打造核工业“机甲守护者”

当人工智能设备应用于核工业,可以减少人员直接接触作业,保障人员辐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保障核工业安全高质量发展。然而,强辐射之下,机器人也无法承受。在原子能院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致力于打造核工业“机甲守护者”,提高智能装备的耐辐射性能,使其不惧辐射之威。这就是中核集团青年文明号——原子能院核安全研究所智能安全装备创新研发团队。 2022-12-14

X射线透射和背散射|原子能院五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鉴定

近日,原子能院五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包括“包裹违禁品X射线透射和背散射一体化检测系统”“基于漂移管的高效率大面积μ子成像装置”“手部皮肤剂量当量率仪”“中子闪烁晶体探头”等。各项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得到了鉴定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肯定,进一步展现了院科技成果工作的硬实力和创新水平。 2022-12-13

西南监督站组织开展综合应急演习监督

为不断强化核设施营运单位核安全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从高从严锤炼应急响应能力,筑牢核安全最后一道防线,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西南监督站)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组织开展中核建中2022年度核事故综合应急演习监督。 2022-12-07

核共体每年提供超130亿元风险保障 筑起核电发展安全线

多年来,全球均主要依靠试验堆生产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在某些特定疾病诊疗领域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碳-14同位素供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且供应得不到保障,供应紧缺严重制约相关产业发展。今年5月份,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辐照生产靶件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三厂2号重水堆机组入堆,开始商用堆生产碳-14同位素,预计2024年开始向市场供货,届时产量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 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