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临床诊断新闻

动态数字射线照相:革新临床诊断的动态成像利器

近期,在医疗影像领域,动态数字射线照相(DDR)技术正逐渐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OXOS公司的格雷格·科洛维奇博士在三周前分享了关于DDR技术的见解,这项技术正为X射线诊断带来全新变革。动态数字射线照相(DDR)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它如同定格动画电影,将一系列图像组合起来,形成运动中X射线的无缝可视化效果。DDR技术采用脉冲方式,最大限度减少辐射剂量,同时确保图像质量,让临床医生能够观察到静态图像无法提供的功能信息。与传统的X射线捕捉... 2025-10-29

核药发展正盛:全球市场扩容

核药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多重优势: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指原子核不稳定,在衰变成其他核素时会自发性地放出电离辐射的核素,用其制成的特殊制剂为放射性药物,也称核药。核药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诊断类核药和治疗类核药。用于治疗时,核药具有诊疗一体化、不易耐药及靶向化治疗的优势。用于诊断时,核医学成像不仅能像其他影像学成像一样显示人体解剖结构,也能提供生化功能信息,具有敏感性强、能发现微小病灶、成像范围广的优势。国内外... 2025-09-28

深度学习算法助力超低剂量CT扫描诊断肺炎

CT扫描中的应用潜力。该研究表明,使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去噪的超低剂量CT扫描,仅需要标准CT辐射剂量的2%,即可有效诊断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肺炎。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而言,肺部感染可能危及生命。CT扫描作为检测肺炎的黄金标准,在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频繁进行CT扫描所带来的辐射暴露风险,尤其是累积辐射剂量,一直是令人担忧的问题。超低剂量CT扫描虽然能够减少辐射暴露,但图像质量往往会因噪音增加而受到影响,导致诊断准确性下降... 2025-03-15

全国政协委员韩泳江: 加大核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转化力度

核技术应用这位幕后英雄,已在医疗装备、临床诊断治疗、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大显身手。伴随人类日常的衣、食、住、行,释放源源不断的亲核力。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在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核技术应用产业体系,在反应堆、同位素、加速器、探测器等产业源头环节支撑保障基础扎实。在安全、医疗、工业加工等产业应用环节衍生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的重要产品和服务。近年来,我国持续... 2025-03-07

探索质谱技术的本土化解决方案与行业影响

质谱仪器具有精准的定性、定量分析能力,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确定成分质量,是进行基础研究、探索客观规律不可或缺的一种高效分析工具,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临床诊断、环保、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的检测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5-01-29

哈医大肿瘤医院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 肾癌新型靶向PET/CT临床分子成像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肾癌患者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依据肾癌作为一种乏氧实体肿瘤高表达碳酸酐酶-IX的特性,哈医大肿瘤医院PET/CT-MR中心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了靶向肾癌碳酸酐酶-IX(CA-9)的临床PET/CT分子成像诊断及评估工作 2024-12-27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正式启用PET/CT 助力肿瘤等疾病精准诊断和治疗

2024年12月13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PET/CT正式启用,标志着该院影像检查进入了分子影像领域,将为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实现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也为医院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先进的研究工具,助力医学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突破。院长周玮介绍,PET/CT是由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CT(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组合而成的融合成像设备,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CT解剖图像和PET功能代谢图像,两种图像优势... 2024-12-16

长达数年的研究指出淋巴瘤深度学习PET成像模型的临床潜力

近期,瑞典和纽约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了一项规模空前、历时数年的研究,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图像分析来检测淋巴结癌(淋巴瘤)的症状。经过最新的研究表明,他们设计的计算机模型在90%的病例中成功准确地从PET扫描中识别出了淋巴结癌的症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024-04-07

各方聚力助推广东核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对大多数人来说,核医学陌生而又神秘。简言之,核医学是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无创、精准、靶向性的应用。由于能在更早期精准洞察疾病分子层面信息,核医学在临床诊断中受到医学界的肯定。 2023-03-14

放射性药物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放射性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 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