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马射线新闻
伽马射线具有多种应用,例如癌症治疗,是电磁辐射,类似于 X 射线。一些伽马射线可以直接穿过人体而不会造成伤害,而另一些则会被人体吸收并可能造成伤害。伽马射线的强度可以降低到厚混凝土或铅墙带来的风险较小的水平。
2023-01-28
质子治疗过程中,高能质子入射到人体组织会产生大量二次射线,其中主要是中子和伽马射线,是肿瘤区域质子与组织核反应的产物,这些二次射线天然地携带很多组织相关信息,对质子在线成像、剂量计算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组织中的射线很难用探测器直接测量,因此可以采用蒙特卡洛软件进行模拟计算。
2023-01-19
探测到迄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成功获得太阳过渡区图像和全球磁场勘测图……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创新X”系列首发星(即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布了第二批科学和技术成果。
2023-01-13
研究人员还应用了其他核技术,可以检测环境样品中是否存在 NWT 放射性核素,包括高分辨率伽马射线能谱法(检测铯的存在)和液体闪烁计数(检测氚的存在)。
2023-01-06
LHAASO对超高能伽马射线具有前所未有的高探测灵敏度,为研究质量超过 100 TeV 的重暗物质提供了独特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利用LHAASO在 570 天运行中KM2A子阵列获得的数据,测量了银河系盘面以外100 TeV以上伽马射线的强度,以最优的观测灵敏度,对这类暗物质的寿命做出了迄今最强烈的限制,比已有结果提高了近10倍。
2023-01-01
依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项目团队在深地复杂环境下强流稳定传输、高分辨BGO(锗酸铋)探测器、毫安级核反应靶的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取得突破,自主研制建成了世界最强流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实验装置,其束流强度、探测器效率、反应靶曝光量、实验的灵敏度和能量覆盖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该装置,团队开展了多项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的实验研究,使伽马射线天文学反应达到了最高精度、天体物理“圣杯”反应达到了最高灵敏度,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古老恒星中钙丰度的起源,在核天体物理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2022-12-31
CubeSat 为由相对较小的团队建造、测试和操作的有效载荷提供相对快速、低成本的空间访问,学生和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做出了大量贡献。紧凑型低功率探测器、读出电子设备和飞行计算机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使 X 射线和伽马射线传感有效载荷能够适应 CubeSat 任务的限制,从而允许在轨演示新技术和创新的高-能量天文观测。伽马射线感应立方体卫星肯定会通过探测和定位伽马射线暴、太阳耀斑和地球伽马射线闪光等明亮瞬变。
2022-12-29
其风云能够发射出射电、X射线、高能伽马射线等不同波段的光辐射,是目前已知最亮的脉冲星之一。
2022-12-23
此次发布的数据包括首批75个伽马射线暴的详细观测数据,有助于国内外天文学家开展伽马射线暴的“多波段、多信使”联合观测研究。这是“怀柔一号”卫星继实时发布天文警报信息之后,向全世界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一步。“怀柔一号”卫星全称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简称“极目”(GECAM),主要探测伴随引力波的伽马射线暴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
2022-12-11
长伽马射线暴是由大质量恒星死亡形成的,通常与称为超新星的明亮光学瞬变有关。短伽马射线暴起源于两颗中子星或一颗中子星与一个黑洞的碰撞,持续时间不到两秒。这些伽马射线暴与称为千新星的更微弱的光学瞬变有关。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