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国际合作新闻

ICTP-IAEA 联合学院启动聚变应用电子学习课程并提供培训

核聚变的科学突破凸显了丰富无碳能源的潜力。随着科学家们寻求重建和利用核聚变的力量,原子能机构通过促进科学和技术信息的交流来促进聚变研究和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原子能机构最近扩大了其影响范围,推出了聚变应用虚拟课程。 2022-12-20

北京谱仪Ⅲ实验国际合作组2022年冬季会议召开

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北京谱仪Ⅲ(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2022年冬季会议线上召开。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德国、印度、美国、泰国、英国、意大利、波兰、荷兰、智利、俄罗斯、土耳其、瑞典、韩国等国内外合作单位的超过200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高能所所长王贻芳参会并致欢迎辞。 2022-12-14

韩国原子能研究所与法国核安全研究所举办辐射监测联合研讨会

韩国原子能研究所 (KAERI) 表示,“我们将通过与法国的国际合作,进一步为振兴国内核安全监测和响应做出贡献。” 2022-12-06

北京谱仪实验在超子辐射衰变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北京谱仪Ⅲ国际合作组(简称BESⅢ合作组)利用100亿J/ψ数据对超子辐射跃迁到中子过程J/ψ进行了精确测量,最新测量的跃迁几率较此前世界上各个实验平均值有5.6倍标准偏差的偏离。同时还首次确定了该衰变过程的不对称参数。上述结果于2022年11月18日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Phys. Rev. Lett. 129, 212002 (2022)]。 2022-11-30

我国磁约束聚变研究的早期历史

不久以前,我国和其他六个国家或地区正式签订了关于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协议,标志着我国的核聚变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我国科学界多少年来所盼望的结果,也显示了我国聚变研究具有的实力。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成功建成,也说明我国有能力参加这一国际合作项目,并将对我国聚变事业产生积极的效果。 2022-11-25

第八届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国际顾问委员会年会召开

IAC委员们一致肯定CEPC团队过去一年中在全球疫情等困难中做出大量出色工作,包括CEPC加速器技术设计报告准备和关键技术预研、物理白皮书准备、探测器技术预研、国际合作、工业企业联盟合作和项目立项推动等。IAC根据国际粒子物理最新发展趋势和CEPC团队进展现状,对项目发展方向和相关技术研发方向给予了指导建议。 2022-11-24

中国核学会在京召开学会发展座谈会

会议指出,要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二级学会和各专委会作用,集智攻关,解决核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引领学科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跟踪核领域前沿技术,促进国内外核技术交流,培育国际一流期刊;加强核领域科普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宣传核科学、核技术、核知识,提高全民的科普素养;加强与国内优秀学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跨学科的学会联盟,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2022-10-18

“利用诱变与生物技术培育作物绿色品种”项目入选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示范项目

近日,从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上获悉,10项国际合作项目入选“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示范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诱变与生物技术培育作物绿色品种”项目位列其中。 2022-10-15

收获季,核能走势节节攀升

在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行期间,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于9月16日~18日,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广西南宁召开。本届论坛共包括一个主论坛、五个分论坛和若干配套活动。主论坛期间,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发布中国—东盟核技术应用国际合作示范项目,中核集团发布“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 2022-10-08

四川辐照水稻新品种亮相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

9月16日,首届中国—东盟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推介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10个示范项目,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简称“四川原子能院”)的“辐照诱变技术及其水稻新品种在越南的应用及示范”项目位列其中。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