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新闻
自旋极化的正电子在高能物理、材料物理和实验室天体物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传统极化正电子源是基于Bethe-Heitler机制通过圆偏振伽马光或纵向极化电子轰击高Z固体靶实现的,但是单发的正电子产额只有飞库量级(10-15库仑),难以满足未来正负电子对撞机所需的纳库(10-9库仑)以及极化正负电子等离子体物理研究中的要求。如何获得大电量和高密度的极化正电子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2022-08-17
本次会议安排了16个大会报告,321个分会报告和69个海报,涵盖了TeV物理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强子物理与味物理,重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粒子物理实验技术等五个领域最新的理论和实验进展。
2022-08-15
谌阳平长期活跃在核天体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前沿研究领域,尤其在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圣杯”反应12C(α,γ)16O的研究中深耕多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2022-08-12
近年来,随着强激光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逐渐成为开展磁化KHI研究的重要手段。激光驱动的磁化KHI研究在惯性约束聚变、空间物理和天体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通过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KHI的实验方案,通过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对激光驱动的调制靶产生的KHI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充分研究了外加磁场对多模扰动KHI涡旋演化的影响。
2022-08-09
7月15日中午,应高能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党总支邀请,所党委委员卢方军同志给中心全体党员讲“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大做贡献”专题党课,报告题目为《走好第一方阵 不负殷切期待 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为了符合防疫政策,全体党员分成三个会场。
2022-07-25
来自乌特勒支大学引力和亚原子物理研究所(GRASP)的另一位第一作者Peter T. H. Pang补充道:“我们发现,来自粒子加速器的金离子碰撞的约束显示出跟天体物理学观测的显著一致性,尽管它们是用完全不同的方法获得的。”
2022-06-10
柳卫平在报告中阐述了核天体物理作为交叉学科,与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天文观测的关系,总结了国际及我国核天体物理实验研究前沿进展,提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外推和网络计算等关键科学问题。
2022-06-02
6月1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30届国际中微子与天体物理大会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公布了最新成果。
2022-06-01
此奖学金由张岑博士的父母张鸣教授和岑献青女士及亲友共同捐赠,面向在高能所从事粒子物理学、粒子宇宙学、核物理学与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研究的优秀在读博士生,旨在激励其中科研成果突出的年轻人积极投身理论物理基础研究、追求卓越、锐意创新、未来能成长为推动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2-05-30
如今也会被其他伽马射线天文台二次使用,包括即将到来的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CTA),该研究小组由哈佛和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CFA)和犹他大学的天文学家领导,包括DESY的科学家,其研究发现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期刊上。
20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