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新闻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2023年度项目年会在沪召开。该项目由原子能院牵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项目以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为基础,围绕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2024-01-26
近年来,中核同创不断加快电源技术创新,先后研发了大功率等离子体炬电源、兆瓦级高功率脉冲磁控电源等产品。下一步,中核同创将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国防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01-26
近三十年来,各国一直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提供咨询,以确保核电厂、医院放射治疗装置等使用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各类设施的实物保护。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数字系统现已成为这些设施运营的核心,以致带来许多新的核安保挑战。
2024-01-25
中子成像是一种用于检查内部结构的非侵入性技术,使用研究堆或基于加速器的中子源进行。“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工具,为科学和工业研究与开发以及法医学和文物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原子能机构副项目官员莫莉-凯特·加维洛说。中子成像可用于测试电机、减震器和涡轮叶片。它可以显示水如何在活植物内移动,或者检查充满铁质岩石的恐龙头骨化石的内部。
2024-01-24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为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供电的方式之一。锂电池重量轻、可靠且相对节能,但它们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充电,而且缺乏处理大电涌的能力。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确定了一种独特的铟阳极材料,它可与锂离子电池内的阴极材料有效配对。在此基础上,他们制造出了一种能在5分钟快速完成充电且缓慢放电的电池。
2024-01-24
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较少但较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可产生与标准放射治疗相似的临床结果,因此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的更多头颈癌患者可能能够接受放射治疗。
2024-01-23
近日,人造太阳科研代表李波、郑雪受邀走进央视演播厅,亮相科教频道《透视新科技》栏目,在《人造新太阳》专题中讲述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的最新科研成果和进展。该节目是庆祝国家原子能机构成立30周年的系列活动。
2024-01-23
1月17日,美国俄克拉荷马质子中心(Oklahoma Proton Center)成功完成了第5,000例患者的治疗,中心每年治疗600多例患者。
2024-01-23
1月19日,原子能院召开2024年质量委员会会议。院领导辛锋、徐荣松、李鹏辉、陈赞、朱书堂出席,院助理级领导及各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2024-01-20
所谓原子能电池,又叫做核电池或放射性同位素电池,工作原理是利用核同位素衰变释放能量。当放射性物质衰变时,能够释放出带电粒子,通过半导体转换器吸收转化为电能。
202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