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子新闻

精确测量原子核质量 从新角度揭示中子星性质

原子核的质量虽然极其轻微,却在中子星性质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核质量测量团队与合作者基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利用国际首创的新型质谱术,精确测量了一批关键原子核的质量,研究了中子星表面的X射线暴,从新的角度约束了中子星的性质。 2023-05-22

中国公司称今年建成紧凑型可控核聚变托卡马克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可控核聚变的环形容器。在探索可控核聚变的过程中,不仅有中国的EACT人造太阳,美国的NIF国家点火计划,以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这样的国际合作项目,也活跃着一批民间企业,致力于可控核聚变的小型化和商业化。 2023-05-22

肥胖流行病: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库显示每日能量消耗如何随时间变化

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双标水 (DLW) 数据库为基础,这项由国际原子能机构科学家共同撰写的同行评审研究发现,在过去 30 年中,男性和女性的总能量消耗都有所下降。令研究人员感到惊讶的是,这是由于基础能量消耗的减少,而不是之前假设的活动消耗的减少。实际上,活动能量消耗显着增加。 2023-05-19

遇见科学,预见未来——高能所举办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园区参观活动中,高能所向公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博展馆、超导实验室、核技术考古实验室、计算中心、高能所著者图书展示、科普模型及展板(理论物理、半导体探测器、粒子天体物理)、互动小实验、招生招聘咨询等。活动引导公众近距离参观高端科研仪器设备,了解各实验室重要研究成果,体验科研人员工作场所,感受科研工作的魅力。 2023-05-19

天文学家观察到第一条系外辐射带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磁层中无线电发射的等离子体来成像目标磁层。对于太阳系外的气体巨行星大小的东西,这是以前从未做过的。 2023-05-18

聚变能源热潮带来巨大商机——报告

据国际汽联称,随着近年来聚变行业的快速发展,该行业已变得依赖于一系列供应商,要求包括专业精密制造部件,如高功率磁铁和激光部件、热管理技术、先进材料、电力电子和半导体,以及聚变燃料。 2023-05-18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质子治疗中心成功出束

同济医院质子治疗中心配备的迈胜质子治疗系统以集成化单室质子治疗系统为主体,与可同时覆盖人体全身的全数字化2米超长轴向视野PET/CT结合,能够实现对肿瘤的高剂量靶向照射。 2023-05-18

点亮聚变的“第一盏灯”

“这次突破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约束模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说,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运行模式可以分为H高约束模式、L低约束模式以及超级I模式等。在高约束模式下,粒子的温度、密度大幅提升。长时间高约束模式运行为实现可控核聚变奠定坚实的物理基础。此前的高约束模式运行世界纪录是EAST于2017年创造的101.2秒,这也让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稳定高约束达到百秒量级的托卡马克装置。 2023-05-18

中国散裂中子源举办第六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13日,中国散裂中子源第六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如约而至。本次活动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这也是疫情结束后,公众科学日活动首次进行线下开放,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迎,平台开放预约半小时内就已达到预约人数上限。本次活动还与南方+平台合作,以直播的形式带领公众线上“云游”中国散裂中子源。 2023-05-18

加强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放射诊断质量控制新指南 加强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放射诊断质量控制新指南

1895 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 (Wilhelm Röntgen) 是第一个发现 X 射线成像潜在用途的人,当时他创造了射线照片,一种由 X 射线而非光产生的图像。第一张 X 光照片揭示了他妻子的手骨,风靡全球,彻底改变了医学,并为他赢得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天,放射诊断学已成为现代医学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放射学对于及时准确地诊断从骨折到癌症等一系列疾病至关重要,从而能够尽早开始有效治疗。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