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子新闻

华南监督站赴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开展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前现场检查

为切实保障大科学装置安全健康发展,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南监督站)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开展中国散裂中子源实验平台、高频超导腔测试平台等项目的重新申请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前检查。 2022-10-18

中国核学会在京召开学会发展座谈会

会议指出,要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二级学会和各专委会作用,集智攻关,解决核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引领学科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跟踪核领域前沿技术,促进国内外核技术交流,培育国际一流期刊;加强核领域科普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宣传核科学、核技术、核知识,提高全民的科普素养;加强与国内优秀学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跨学科的学会联盟,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 2022-10-18

邰仁忠:相信中国光子科学会走到世界前列

2004年12月25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SSRF)在张江科技园区开工建设,它是中国大陆第一台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能够产生宽波段的同步辐射光,被形容为“超级显微镜”,是支撑众多学科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研发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 2022-10-18

原子能院郭冰研究员应邀担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学前沿》客座主编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强激光也成为继加速器和反应堆之后研究核科学的一种新手段,并形成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激光核物理。 2022-10-18

二十大专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原子能院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二)

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在近几年所从事的中子核反应数据实验测量、中子及伽马探测器研制工作中,我切身感受到全院科研工作与国家战略目标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青年科研人员在院、所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2-10-18

二十大专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持续引发中广核干部员工热烈反响

作为一名核电工作者,我要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守护好核安全,积极参与核电领域重大技术攻坚战,以“钉钉子”的精神潜心钻研燃料组件检测等新技术难题,不断提出新方案、新方法,努力为中广核核电事业踏上新征程、开创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2022-10-18

马柠和王倩楠:《揭开碘-125粒子的面纱》

一颗放射性碘-125(I125)粒子的大小仅有4.5mm x 0.8mm,呈圆柱状(如下图),表面为钛合金外壳,在组织间易于滑动,里面塞着吸附碘125粒子的银棒,能够释放γ射线。 2022-10-18

中山大学—国科离子(兰州泰基)放射治疗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举行

马力祯董事长表示非常高兴能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这样有影响力的高校和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国科离子在重离子放疗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当前放射治疗领域还有很多核心难关,仍需与学界联合突破。联合实验室能够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加强远程医疗、放疗及设备软件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2022-10-18

正负电子湮灭直接产生非矢量粒子过程首次被观测

近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发现了轴矢量粲偶素χc1(1P)的新产生方法,在历史上首次观测到正负电子湮灭直接产生非矢量粒子的过程,为强子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已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2022-10-17

“慧眼”卫星全称是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我国的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

它运行在550公里的近地圆轨道上,主要通过观测宇宙中天体辐射的X射线来实现观测,研究黑洞、中子星、伽玛射线暴等的科学目标。和李惕碚院士一起了解 “慧眼”。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