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子新闻

马柠和王倩楠:《揭开碘-125粒子的面纱》

一颗放射性碘-125(I125)粒子的大小仅有4.5mm x 0.8mm,呈圆柱状(如下图),表面为钛合金外壳,在组织间易于滑动,里面塞着吸附碘125粒子的银棒,能够释放γ射线。 2022-10-18

中山大学—国科离子(兰州泰基)放射治疗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举行

马力祯董事长表示非常高兴能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这样有影响力的高校和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国科离子在重离子放疗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当前放射治疗领域还有很多核心难关,仍需与学界联合突破。联合实验室能够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加强远程医疗、放疗及设备软件系统等方面的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2022-10-18

正负电子湮灭直接产生非矢量粒子过程首次被观测

近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北京谱仪III(BESIII)实验发现了轴矢量粲偶素χc1(1P)的新产生方法,在历史上首次观测到正负电子湮灭直接产生非矢量粒子的过程,为强子物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已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2022-10-17

“慧眼”卫星全称是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是我国的第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

它运行在550公里的近地圆轨道上,主要通过观测宇宙中天体辐射的X射线来实现观测,研究黑洞、中子星、伽玛射线暴等的科学目标。和李惕碚院士一起了解 “慧眼”。 2022-10-17

“悟空”号发现宇宙线硼/碳比能谱新结构

宇宙线是来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包括各种原子核、电子、高能伽马射线和中微子等。自1912年赫斯发现宇宙线以来,人类对它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已经长达一个世纪。但时至今日,关于宇宙线的起源、加速机制以及它们在星际空间和星系际空间中的传播及相互作用等基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答。 2022-10-17

二十大专题|高能所党委组织收看收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大科学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应用基础研究的工具,是技术创新的载体,是支撑原创性研究的“基础设施”,是布局未来战略考量的创新载体,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国之利器”。过去几十年,中国陆续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同步辐射装置、科学卫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 2022-10-17

物理学家观测到一种新磁性准粒子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预测,磁子可以相互作用并合并形成新的准粒子。他们利用散射的中子在实际材料中寻找这些多个磁振子的“束缚态”。 2022-10-17

二十大专题|总书记提到的这几个领域,这些成果你应该知道

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2-10-17

外媒|韩国原子能研究院研制出无电解液泄漏的安全电池

韩国原子能研究院(Park Won-seok 院长)13 日宣布,由先进辐射研究所辐射研究部的 Chan-hee Jeong 博士(李南浩所长)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基于电子束的半固态电池制造技术”。 2022-10-17

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装上“火眼金睛”的“科苑名匠”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是我国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其科学目标是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段的高能电子和伽玛射线观测,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并有望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玛射线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