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射线新闻

突破性X射线技术揭示纳米级材料结构3D方向

许多功能材料由域或晶粒组成,其中分子和原子以特定方向重复排列。这种结构对材料性能至关重要。新技术 X 射线线性二向色取向断层扫描 (XL-DOT) 可以在纳米尺度上对这种结构进行 3D 映射。在这里,该技术应用于五氧化二钒催化剂柱,用于生产硫酸。断层图中的颜色代表晶粒的不同取向。图片来源:Paul Scherrer 研究所/Andreas Apseros近日,瑞士光源(SLS)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X射线线性二向色取向断层扫描(XL-DOT)的突破性技术,该技术... 2024-12-12

X射线新维度:飞秒激光技术重塑空间调制艺术

在现代科技的诸多领域,从医学成像到量子信息处理,从精密制造到遥感探测,对光波的精确控制一直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X射线作为一种高能光源,与光频电磁波场一样,同样可以在振幅、相位和偏振态等方面进行空间信息编码。然而,由于材料和技术限制,对X射线进行光学操控相当困难。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科学界一致试图在该领域寻求突破,并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案。然而,现有的X射线空间调制技术均是通过预制结构实现的,缺乏动态可调性,限制了其在复杂变化... 2024-12-11

中科大肖正国最新Nature Communications:体肖特基结用于高灵敏度便携式辐射探测器

X射线探测器的厚度需要达到数百微米才能吸收X射线,因此需要施加数十或数百伏以上的高电压来提取X射线产生的载流子。基于此,2024年11月27日中科大肖正国团队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体肖特基结用于高灵敏度便携式辐射探测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用于X射线检测的体肖特基结,它使用互穿大孔碳电极和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网络。在内建电场下,大孔碳电极提取X射线产生的空穴,而钙钛矿相中的电子产生高增益效应。在-1 V的低电压下实现了1.42&t... 2024-12-09

科学家制备X射线探测器,室温即可实现大面积均匀沉积,有望用于核电站等特殊场所的剂量监测

近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梅增霞研究员团队制备出一种新型薄膜型 X 射线探测器,利用界面电离氧空位缺陷及其缓慢的中和速率,显著增强了薄膜中 X 射线诱导的突触后电流。图 | 梅增霞研究员和部分团队成员(来源:梁会力)他们利用缺陷辅助的界面增益效应,在厚度仅为 360nm 的非晶氧化镓薄膜中成功实现了对不同强度 X 射线光信号的检测。这一新型探测方式将会大大减轻传统探测手段对 X 射线检测材料的诸多严格要求。此外,它的实时 X 射线成像功能... 2024-12-09

PAPS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在怀柔召开

12月3日,先进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在北京市怀柔区召开,PAPS运行总体部、各系统负责人、科研骨干及运维团队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总结了各系统本年度的研究成果和运行情况,讨论了2025年度测试任务和计划,各系统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和经验借鉴。加速器分平台方面,我国首台高品质因数1.3 GHz 9-cell超导加速模组从PAPS成功运抵大连先进光源装置现场,验证了高性能超导腔模组长途运输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国内... 2024-12-07

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2024年学术交流会暨第九届辐射与环境专题会议及分会换届会议成功举办

仲冬霜月,岁末暮秋。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2024年学术交流会暨第九届辐射与环境专题会议及分会换届会议在海南省海口市成功举办。会议在中国核学会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的指导下,由中国核学会射线束技术分会和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放射生态分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技术研究所(原北京市辐射中心)和海南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院承办,《大学物理》期刊协办。中国核学会副秘书长高克... 2024-12-05

欧洲同步辐射光源K. O. Kvashnina教授Nat. Commun.:铀低价氧化态的起源

当前锕系元素氧化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常规氧化态上,对于低价态锕系化合物的键合鲜有研究,限制了对5f电子轨道作用机制的理解。作者利用高能分辨率荧光检测(HERFD)模式下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技术,对U M4边进行了测量,以研究U(III)和U(IV)卤化物的电子结构特性。作者观察到这两类化合物的光谱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通过3d-4f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RIXS)过程的电子结构计算得到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体从I转变为F,电子-电子相互... 2024-12-03

核医学骨显像辐射知多少?

在核医学各项检查中,SPECT骨显像数量一直以来均居单光子显像之首[1-4]。在临床中骨显像最常用的是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当药物被静脉注射到体内会通过血液循环,从而到达全身骨骼显像。通过探测99Tcm衰变产生γ射线显像,该检查所用的放射性药物剂量相对较高,当患者注射了放射性药物后,需候诊2-6h,才能上机扫描显像,必要时可在18-24h内再次扫描[5-7],此期间患者需在医院停留时间较长,对核医学科及医院相关科室等工作人员会带来一定的... 2024-12-02

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研究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及合作者近期在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结构和动力学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 2024-12-02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束流信号处理器”通过中国核学会科技成果鉴定

中国核学会在惠州组织召开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束流信号处理器”科技成果鉴定会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