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新闻

北京大学拍瓦激光质子加速装置--超导偏转聚焦组合磁铁测试成功

由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与广东科近超导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大学拍瓦激光质子加速器装置”垂直束线超导偏转聚焦组合磁铁成功完成低温励磁测试,达到设计指标,标志着在超导磁体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4-12-04

俄罗斯托卡马克反应堆技术初步设计完成

JSC NIIEFA(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一个组织)已经完成了俄罗斯托卡马克反应堆技术的初步设计工作(TRT,一种具有热核等离子体的设施,并且可以实施氘氚等离子体燃烧) 2024-12-04

AM 突破性技术可同时缓解三种缺陷

从左至右:副教授 Lianyi Chen 和博士生 Jiandong Yuan 和 Ali Nabaa 致力于开发光束整形方法,以实现缺陷少、生产率高的金属增材制造。图片来源:Joel Hallberg。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工程师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同时缓解使用一种著名的增材制造技术(激光粉末床熔合)生产的零件中的三种缺陷。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机械工程副教授陈连一的带领下,该团队发现了这些机制,并确定了可以显著减少缺陷的加工条件。研究人员在 2024 年 11 ... 2024-12-04

国际原子能机构审查津巴布韦核废物管理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 (IPPAS) 专家小组应津巴布韦政府的要求,完成了对津巴布韦的考察。津巴布韦将核科学技术用于各个领域的和平用途,包括卫生、工业、采矿、农业、教育和研究 2024-12-04

俄罗斯联邦环境、工业与核监督局局长特雷姆比茨基•亚历山大率代表团访问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

俄罗斯联邦环境、工业与核监督局局长特雷姆比茨基•亚历山大率代表团访问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并与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进行会谈 2024-12-04

3D 打印技术突破推动生物医学和能源技术发展

俄勒冈州立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帮助创建了一种新的 3D 打印方法,用于打印类似于肌肉的变形材料,为机器人、生物医学和能源设备领域的改进应用打开了大门。俄勒冈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 Devin Roach 及其合作者打印的液晶弹性体结构在打印后可以直接爬行、折叠和折断。LCE 基本上是软马达,机械工程助理教授 Roach 说道。由于它们很软,与普通马达不同,因此非常适合我们本来就很柔软的身体。因此,它们可以用作可植入医疗设备,例如,将药物输送到目标... 2024-12-03

欧洲同步辐射光源K. O. Kvashnina教授Nat. Commun.:铀低价氧化态的起源

当前锕系元素氧化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常规氧化态上,对于低价态锕系化合物的键合鲜有研究,限制了对5f电子轨道作用机制的理解。作者利用高能分辨率荧光检测(HERFD)模式下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技术,对U M4边进行了测量,以研究U(III)和U(IV)卤化物的电子结构特性。作者观察到这两类化合物的光谱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通过3d-4f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RIXS)过程的电子结构计算得到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体从I转变为F,电子-电子相互... 2024-12-03

俄国家原子能集团:俄罗斯格列米哈海军基地的乏核燃料已被完全清走

俄国家原子能集团发布消息称,最后一批核潜艇乏燃料已从摩尔曼斯克州奥斯特罗夫诺伊封闭行政区(格列米哈镇)的俄罗斯海军岸上技术基地运走,从而大幅降低了该地区的环境风险。该消息称:最后11套液体金属热载体反应堆乏可抽出部分已被拆除,并被送去处理。俄国家原子能集团指出,所有乏可抽出部分的拆除和运出过程耗费了10多年。该消息援引俄国家原子能集团负责放射性废物、乏核燃料和核及放射性危险设施退役的国家政策主管瓦西里•季宁的... 2024-12-03

《人民日报》:中国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核技术力量

这是11月26日在维也纳联合国总部拍摄的原子造福全球南方 共创核美家园主题研讨会现场。新华社发(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供图)11月26日至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应用部长级大会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大会通过了关于核科学对应对全球性挑战重要性的部长宣言,认为核技术在改善各国人民生活福祉——特别是在健康、粮食、农业及环境领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会举办期间,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中核集团公司在维也纳... 2024-12-03

中辐院联合核电现场首次开展惰性气体和碳-14深度减排技术及装备研究

近日,中辐院核空气净化团队成功中标核电现场关于放射性气载流出物减量排放技术及装备研发项目,双方将针对放射性惰性气体和碳-14深度减排联合开展相关工作,拟通过全新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实现多项创新技术在核领域的首次应用,推动核电机组气载放射性排放水平大幅优化,迈出从技术多面手向全能手转变的关键一步。近年来,中辐院核空气净化团队依托中核集团放射性气体净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不断推进放射性碘、气溶胶等传统优势领域技术革新,重点围绕... 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