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新闻

世界首台钍核钟问世 将精度与动力完美结合

科学家们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利用钍原子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核时钟,提高了时间测量的精确度。这项创新技术虽然还处于原型阶段,但有望在精确度上超越传统的原子钟,为各学科的计时和科学测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多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而现在,进展突然非常快:就在四月份,托尔斯滕-舒姆教授(Thorsten Schumm,维也纳理工大学)领导的团队才宣布了一项重大成功。这是第一次用激光将原子核从一种状态切换到另一种状态--这种... 2024-09-05

Tokamak Energy成立TE Magnetics部门:推进超导磁体技术商业化与创新应用

2024年9月3日,全球领先的聚变能源公司托卡马克能源(Tokamak Energy)宣布成立了一个名为TE Magnetics的新业务部门,专注于工业部署具有变革性的高温超导(HTS)磁体技术。HTS磁体为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强大而高效的磁场,这将推动科学发现、改善医疗诊断,并为国防工业的进步做出贡献。新一代技术通过限制燃料的极热等离子体,实现聚变能源设备的高效运行。聚变能源,作为星星的力量,对于实现向清洁和安全能源未来的完全过渡至关重要,TE Magnetics旨在... 2024-09-05

物理所实验合成转变温度116K的锑基富氢超导体

20世纪30年代,Wigner等理论预言,通过足够大的压缩可以把氢从常压气态转化为固体金属即金属氢。由于氢的高德拜温度,基于BCS电声耦合,金属氢可能具有高温超导性质。然而,理论最新估算氢的金属化大约需要500GPa的极端静高压,超过目前实验室所能够达到的静高压技术水平。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徐济安等提出了将富氢化合物引入化学内压以降低氢金属化压力的构想。2004年,Ashcroft进一步理论阐明富氢化合物可降低氢金属化所需压... 2024-09-04

苏州核医工所在低剂量CT智能成像方面获进展

在医疗影像领域,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因辐射剂量低而被广泛应用。然而,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带来的噪声问题严重影响图像质量,从而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全监督降噪方法在成像表现上更优越,但在真实临床环境中获取成对数据以进行训练的难度较大,仅依赖合成数据进行训练可能导致域适应问题。自监督或不配对降噪方法能够直接利用真实临床采集的数据进行网络训练,但需要对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中的噪声分布做出理论假设。而这种假设与真实临... 2024-09-04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开展90Y-微球治疗肝肿瘤病例的多学科MDT技术研讨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Yttrium-90 selective internal radiation therapy,90Y-SIRT),是一种针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临床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完善中。2024年8月28日下午,核医学科、介入治疗科及放射诊断科专家对近期开展的5例90Y-微球治疗肝肿瘤病例进行了MDT讨论。大家从病例选择、肝脏肿瘤影像评价、肝脏-病灶-肺体积勾画、99mTc-MAA肺分流评价、90Y治疗剂量估算、治疗后90Y-SPECT/CT. 2024-09-04

捷克政府和运营商ČEZ展望小堆技术

捷克核电站运营商ČEZ已与捷克政府签订安全协议,允许为其计划中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选择未来的供应商。该协议旨在确保捷克的安全利益在选择小堆供应商时得到保障。在最近为该国计划新建的大型核电机组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也包含了类似的程序。捷克贸易与工业部长Jozef Síkela表示,我们在捷克发展核能的努力不仅限于Dukovany新机组的成功招标和Temelín厂址新资源的准备。中小型反应堆可以成为捷克未来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 2024-09-04

核纯度大于99.9%!国内首次利用中高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制备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锗-68

近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原子能院)利用100兆电子伏(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辐照自主研制的镓镍合金靶件,通过系列分离纯化工艺,成功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大于99.9%的放射性同位素锗-68样品,并通过第三方检测。这是国内首次利用中高能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制备重要医用放射性同位素锗-68,为其工程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有望扭转我国医用锗-68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医用锗-68国产化。放射性同位素锗-68样品。图片来源:中国原子... 2024-09-02

人工智能赋能纳米分辨CT表征技术应用于新型纳米药物研发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亚玲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凯研究员建立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同步辐射硬X射线纳米CT成像数据分析技术(简称DL-HXT)。相关研究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Label-Free Observing of the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inside a Single Cell at Nanoscale Resolution为题发表国际知名杂志ACS Nano上(ACS Nano 2024, 2024-09-02

国内首台高品质因数1.3 GHz 9-cell超导加速模组安全运抵大连

历时三年研制的我国首台高品质因数1.3 GHz 9-cell超导加速模组,于8月24日从怀柔先进核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启动运输,8月27日安全运抵大连先进光源装置现场,项目组成员于昨日完成真空指标复检和确认,各项测试数据显示正常,标志着该模组成功完成运输。这是首次在PAPS原创性研发成功的最大型超导加速设备,它将实际应用于我国先进光源的建设,能够节约大量建造经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项目团队在潘卫民研究员...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