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技术新闻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旨在深化核合作

多用途核研究堆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签署的谅解备忘录(MoU)的可能成果之一,该谅解备忘录旨在深化和平利用核技术的合作。 2024-01-31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中荣获科学技术部表彰

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科技活动周“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的主题,举行了一系列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参与由科学技术部主办的2023年“科普援藏”活动,走进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星火小学、七一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定慧里小学等学校开展“核安全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铭品嘉苑社区开展“核安全文化进社区”活动。 2024-01-29

KHNP 与日本 IHI 就放射性废物处理展开合作

韩国水力核电公司(KHNP)与日本IHI株式会社(原石川岛播磨重工)和韩原中央研究所签署了后续谅解备忘录(MOU),共同合作开展低放射性废物处置项目在日本。KHNP 指出,它已于 2009 年将世界上第一个“玻璃化处理技术”商业化,该技术大大减少了低放废物 (LLW) 的数量,降低了处理成本并防止放射性物质向外泄漏。该技术于 2011 年获得韩国专利。基于该技术,KHNP 于 2013 年与 IHI 签署了处置福岛第一核电站低放废物的谅解备忘录。根据新的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计划认真扩大在日本的低放射性废 2024-01-29

中核同创大功率多级启动电源正式交付

近年来,中核同创不断加快电源技术创新,先后研发了大功率等离子体炬电源、兆瓦级高功率脉冲磁控电源等产品。下一步,中核同创将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国防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作出更大的贡献。 2024-01-26

中国“人造太阳”为世界“打样”——ITER科学家赴EAST开展联合实验

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近日重新“点火”。春节前,百余名中外科学家将在这里开展联合物理实验,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这个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打样”,提前演示并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2024-01-26

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如何促进加强核安全

近三十年来,各国一直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实物保护咨询服务提供咨询,以确保核电厂、医院放射治疗装置等使用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各类设施的实物保护。然而,由于技术的进步,数字系统现已成为这些设施运营的核心,以致带来许多新的核安保挑战。 2024-01-25

中子成像的进步为低功率研究堆创造了机会

中子成像是一种用于检查内部结构的非侵入性技术,使用研究堆或基于加速器的中子源进行。“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工具,为科学和工业研究与开发以及法医学和文物研究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原子能机构副项目官员莫莉-凯特·加维洛说。中子成像可用于测试电机、减震器和涡轮叶片。它可以显示水如何在活植物内移动,或者检查充满铁质岩石的恐龙头骨化石的内部。 2024-01-24

治疗头颈癌的新放射治疗技术可将治疗时间减少近一半

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的研究表明,较少但较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可产生与标准放射治疗相似的临床结果,因此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LMIC)的更多头颈癌患者可能能够接受放射治疗。 2024-01-23

中辐院科创空间成果“新鲜”出炉

该项目通过放射性核素分离纯化与电沉积制源技术工艺开发,研制出多核素分离纯化与电沉积制源自动化装置,解决了传统人工操作中样品处理效率低,分析结果稳定性与可靠性差等问题,研究成果在环保监管、设施运行的辐射监测与核素分析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024-01-22

京都聚变工程与卡尔斯鲁厄研究所合作开发聚变

日本京都聚变工程公司(KF)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以推进聚变发电厂技术的研发。该伙伴关系为关键聚变电站工程的共同努力奠定了基础。最初的重点将是燃料循环技术,特别是氚处理,旨在快速推进重要的聚变电站工程技术。展望未来,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扩展到对于各个聚变领域的聚变能源的社会实施至关重要的高优先级和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