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放射性核束新闻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弱束缚核弹性散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放射性束物理室科研团队及其合作者在放射性核束实验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团队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的放射性束流线(RIBLL),成功测量了弱束缚核11Be和8B在58Ni靶上的弹性散射角分布,并在高于库仑势垒的能量下系统研究了它们的耦合道效应,为理解弱束缚核的反应动力学与原子核奇异结构提供了关键实验数据。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7日发表于《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上。在核物理学中,有一类特殊的原... 2025-11-18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科学通报》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团队在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影响因子21.1)上发表重要实验成果——《BRIF(北京稀有同位素束流装置)首个后加速放射性核束实验:21,22Na在双幻核40Ca上的弹性散射角分布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核物理研究所南巍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为郭冰研究员和林承键研究员。该实验由原子能院核物理团队、回旋加速器团队、在线同位素分离(ISOL)团队、串列加速器团队等合作完成。此次实验在北京稀... 2025-11-06

RIBLL2新建实验终端实现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在兰州第二条放射性束流线(RIBLL2)上建成新的实验终端,并实现了中等质量区束流碎裂产物的清晰鉴别。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放射性核束实验技术的兴起,核物理研究迎来了新机遇。过去几十年间,世界范围内建成了多台放射性核素分离装置,例如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FRS、法国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LISE、日本理化学... 2025-08-23

“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项目年会召开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研究”2023年度项目年会在沪召开。该项目由原子能院牵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申报。项目以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为基础,围绕低能区原子核结构与反应及关键天体核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2024-01-26

杨晓菲课题组在《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进展》发表关于激光核谱学研究奇特原子核的长篇综述文章

结合激光技术、超精细原子分子谱学、放射性核束、核探测等多学科交叉的精密激光核谱学方法,在研究奇特原子核基本性质和结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正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研究方向,在国际各大型放射性束装置上广泛部署。 2023-02-28

新突破!原子能院谌阳平荣获2022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谌阳平长期活跃在核天体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前沿研究领域,尤其在核天体物理关键反应——“圣杯”反应12C(α,γ)16O的研究中深耕多年,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2022-08-12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首个后加速ISOL束流实验完成

近日,原子能院科研人员首次在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上进行了后加速ISOL(在线同位素分离)束的验证性实验,验证了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后加速ISOL束开展物理实验的方法与技术。 2021-07-03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开展首次实验:发现钠20原子核存在奇异新衰变模式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所核天体物理创新团队依托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Beijing Radioactive Ion-beam Facility),首次发现20Na原子核存在奇异β-γ-α衰变新模式。 2021-02-11

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第一届用户研讨会召开

12月10日,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举办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BRIF)第一届用户研讨会,共同推动北京放射性核束装置及我国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发展。 2019-12-11

北京放射性核束加速器自主研发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与会专家认为,北京放射性核束加速器是我国核科学技术领域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平台,是目前我国唯一基于在线同位素分离 (ISOL)的放射性核束设施。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