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新闻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 冯勇进:我们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产生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比方说用于医学检测的碳14医用同位素,以及用于核电站的耐高温锆合金材料,需要大规模的生产, 而通过“聚源兴川”行动的开展,可以强化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化的对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022-05-21
不断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持续强化在建和运行核电厂安全监管,督促营运单位落实全面核安全责任,全国运行核设施始终保持良好安全记录,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率保持历史最低水平。
2022-05-20
是在最终矫直及带式抛光之后进行超声涡流联合检测,此时可称为直管外涡流检测,其主要目的是检测钢管外壁缺陷。此时应注意由于端部效应,传热管两端存在一定的盲区,应在最终成品上切除。
2022-05-16
2018年落户于此的康硕(河南)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依托高精度3D打印机,将砂子加工成各式精密模具,广泛运用于汽车配件、核电铸件模具等高精尖行业。“传统工艺研制一套汽车发动机缸体,仅开发模具就需要几个月,采用3D打印,运用增材制造技术,两天就可做出模具,7天至15天即可做出成品。”康硕集团销售总监赵立强说。
2022-05-15
近日,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辐照生产靶件,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三厂2号重水堆机组入堆,开始大规模生产碳-14同位素。
2022-05-14
近日,首批商用堆碳-14辐照生产靶件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三厂2号重水堆机组入堆,开始商用堆生产碳-14同位素,预计在2024年开始向市场供货,届时产量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核保险共同体(以下简称“中国核共体”)通过核物质损失险保单和放射性雇主责任险保单为本次重大技改提供保险保障。
2022-05-10
针对核电站安全壳钢衬里的结构特点、建造要求,中核华兴携手清华大学共同组成科技团队自主研发了激光智能跟踪控制系统、MAG焊行走机器人、单面焊双面成形工艺数据库,突破了多层多道智能跟踪焊接技术难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首创。
2022-05-09
4月25日,自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技术(GMAW-ArA)正式应用于“玲龙一号”全球首堆海南昌江小堆示范工程钢制安全壳下筒体纵缝实体焊接。该工艺作为核电建设项目中的一种新型焊接技术,将大大提高钢制安全壳筒体施工效率,缩短焊接工期,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建造品质,为高质量稳步推进小堆工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2022-05-06
4月26日,据中国核工业集团官方消息,全球首批商用堆碳-14辐照生产靶件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三厂2号重水堆机组入堆,开始商用堆生产碳-14同位素。
2022-04-27
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包括放射性废物处理设施、贮存设施和处置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贮存设施分为核电厂、核燃料循环设施配套建设的处理、贮存设施和独立的处理、贮存设施。
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