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新闻
骨转移瘤是可以通过局部的放射治疗、骨水泥治疗或者核素骨靶向治疗等手段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甚至有可能延长肿瘤患者的预期寿命。目前临床上能够用于治疗骨转移瘤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两类:以“锶-89”为代表的β类治疗用核素和以“镭-223”为代表的α类治疗用核素。
2022-12-26
大部分检查顺利隐瞒了下来,但手术前为了排除转移,要做核医学检查,这项检查令他头疼起来。因为排除转移必须要做放射性核素全身扫描,而核医学的医护人员需要陪伴在患者身边。
2022-12-23
OncoFAP-23是为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疗开发的一种新型小分子配体,它选择性地结合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这是一种在多种实体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抗原,但在大多数健康组织中无法检测到。
2022-12-19
反应堆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又称反应堆放射性核素(见放射性、核素)。常规生产供应的放射性核素已达200多种,几乎包括了周期表中绝大多数元素的主要放射性同位素,这些放射性核素中的很大部分,反应堆都能生产。
2022-12-19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主要是利用一些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或者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我们通常称为骨显像剂,把它引入人体以后主要聚集在骨骼,我们利用SPECT,SPECT/CT,PET/CT等核素显像的仪器,在体外探测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通过计算机处理,最后形成骨骼的影像,那么骨骼各部位摄取显像剂的多少,主要是与骨的局部的血流灌注量及无机盐代谢更新的速度,成骨细胞活跃的程度有关,它的特点是有很高的灵敏性,所以发现病灶早。
2022-12-19
该产品基于核辐射探测与成像、核素识别、危化品痕量测量及人物动态关联等多项专用技术,在国内公共安全领域首次实现核化监测、报警、处置一体化集成创新应用;基于C/S网络架构实现实际场景的多点位、多设备自由扩展需求;同时,系统终端在安全认证后可在多点同步访问,实现事件报警时多方同步接警辅助高效联动响应。目前已完成多个公共安全领域实际使用场景验证,满足实战要求。
2022-12-14
正电子发射核素(如18F)标记的示踪剂注入人体后,核素所发射出的正电子与体内的电子发生湮灭,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在PET系统中,探测器探测到这种成对的γ光子后,可以经重建算法推算得出正电子的湮灭位置,从而得到示踪剂在人体内的放射性分布。这就是PET的成像原理。
2022-12-14
近日,由原子能院退役治理工程技术中心自主设计的高放玻璃固化体模拟处置装置和地下试验装置研制成功,并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两项装置历时一年加工制造完成,将为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场址比选、概念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为在地下实验室运行阶段开展核素迁移实验做好技术储备。
2022-12-13
回旋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常称为,回旋加速器放射性核素,主要是指反应堆中子不能生产的贫中子(也称缺中子或中子不足)放射性核素(原子核的中子与质子之比,较相近稳定核素的小)。加速器放射性核素的品种较多,约占目前已知放射性核素总数的60%以上。它们多以轨道电子俘获或β+衰变方式衰变,发射单纯的低能γ射线、X射线或β+射线。
2022-12-13
1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利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充气谱仪AGFA(Argonne Gas-Filled Analyzer)成功合成超镄新核素铹-251,并对铹-253的α衰变精细结构进行了测量。这是近二十年来首次直接合成的铹的新同位素,也是充气谱仪AGFA上合成的第一个新核素。相关成果发表于核物理学领域期刊《物理评论C》。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