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核聚变研究新闻

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在使用多普勒反射计对鱼骨不稳定性进行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刘阿娣副教授课题组在东方超环托卡马克装置(EAST)上使用W波段多普勒反射计对鱼骨模不稳定性速度扰动的测量取得了初步结果。研究成果以Measurements of the E × B velocity fluct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fishbone instability using the Doppler reflectometry on EAST为题发表于 Nuclear Fusion期刊上。论文第一作者为高刘天博士, 2025-10-27

英国首次利用3D磁线圈稳定球形托卡马克等离子体 突破核聚变关键技术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在球形托卡马克装置MAST Upgrade的第四次科学实验中,首次利用三维磁场稳定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实现了核聚变研究的多项全球首创突破,为未来聚变能发电厂的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次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共振磁扰动(RMP)线圈在等离子体边缘施加小型三维磁场,首次在球形托卡马克中完全抑制了边缘局域模(ELMs)——这类不稳定性可能对未来聚变电厂内部组件造成严重损害。UKAEA MAST Upgrade科学负责人詹姆斯·哈里森表... 2025-10-20

乔治·哈勒:从欧洲到美国再返奥地利的核聚变创新之旅

奥地利物理学家乔治·哈勒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雄心与韧性。获得竞争激烈的欧洲核聚变研究员资助后,他深入研究托卡马克装置,并参观欧洲多地主要聚变设施。然而,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他面临本地长期职位匮乏的挑战,却未选择离开奥地利或放弃核聚变研究。乔治与格拉茨工业大学合作设计ALPS方案,虽未获欧洲核聚变研究基金,但大洋彼岸的机遇为他敞开了大门。2024年8月,乔治举家前往美国,担任汉普顿大学实验负责人和终身制助理教授,领导仿... 2025-10-14

Rosatom推进核聚变研究,希望见证人造太阳梦想成真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总经理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表示,他期待人类能在其有生之年见证人造太阳的梦想成真。利哈乔夫说:我认为,人类在地球上点亮人造太阳的梦想迟早会实现。我真诚地希望,不仅你们这一代,而且我们这一代,都能看到它。人造太阳是核聚变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旨在通过模拟太阳的能量产生机制,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中国在这一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其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于2006年投入... 2025-09-26

杜伦大学完成ITER大规模质量验证助力全球核聚变研究

杜伦大学的科学家完成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大规模质量验证计划。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旨在证明核聚变作为主要清洁能源可行性的项目,该过程借鉴太阳和恒星的能量,为人类提供几乎无限的能源潜力。杜伦大学的研究工作始于2011年,对5500多根将用于法国南部正在建造的反应堆核心的超导导线样本进行了详细分析。达勒姆团队对这些由铌锡(Nb3Sn)和铌钛(Nb-Ti)化合物制成的先进导线进行了约13000次独立测量。这些材料将用于制造强大磁体,... 2025-09-15

可控核聚变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中期检查会议顺利召开

7月25日,可控核聚变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了2024年度开放课题中期检查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全面评估各在研开放课题的进展、阶段性成果与后续计划,确保研究目标顺利达成。会议由等离子体所重大专项联合办公室主任刘志宏主持。会议伊始,陈俊凌副所长代表实验室致辞,他表示开放基金重点支持与实验室核心研究方向紧密关联、具备创新引领潜力的课题,实验室鼓励大家持续深耕,勇于挑战关键科学难题,共同为可控核聚变研究贡献力量。随后,实验室... 2025-08-02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新理论模型或解核聚变研究难题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为核聚变研究中已知的差异提供了可能的解释。这项研究的重点是等离子体边界,这是一个复杂且对维持聚变反应至关重要的区域。(图示)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该研究由物理学家曹明云和帕特里克·戴蒙德撰写,聚焦于托卡马克这一用于产生受控聚变能的主要设备,解决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长期问题。研究人员指出:边缘核心耦合的动力学对于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的优化至关重要。研究重点... 2025-06-16

微软举办首届Fusion峰会,共探人工智能加速核聚变研究之路

长期以来,将核聚变作为无限清洁能源的追求,始终是人类最雄心勃勃的科学目标之一。全球各地的研究实验室与科技公司正积极尝试复制太阳核心的聚变过程,即通过氢的同位素结合形成氦,进而释放巨大能量。尽管大规模聚变能源的全面实现尚需数年时间,但当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加速聚变研究,推动其更快实现并网发电。2025年3月,微软研究院举办了首届Fusion峰会。此次峰会意义重大,堪称里程碑式活动,吸引了微软研究院内外的众多杰... 2025-05-12

美国TAE科技公司与加州大学合作开发新型核聚变技术,或推动商业化进程

近日,美国TAE科技公司(TAE Technologies, Inc.)的核聚变研究团队与加州大学同事携手,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核聚变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该公司声称,该技术产生的功率是其他设计的100倍,运行成本却仅为其他设计的一半。机器配置演变:采用纯中性束注入场反转配置 (FRC) 生成的 Norm 配置(上)和采用 θ 箍缩 FRC 形成管的 Norman 配置(下)。图片来源: 《自然通讯》 (2025)过去几十 2025-04-30

核聚变研究取得新进展:模拟优化SPARC冷却系统气阀配置

在核聚变系统中,当等离子体出现异常时,快速冷却以防止设备损坏至关重要。联邦聚变系统研究人员提出,通过大量注入气体来快速驯服比太阳还热的等离子体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气阀的数量和配置成为了一个需要精细平衡的问题。为了找到这个平衡,研究人员求助于由美国能源部(DOE)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科学家开发和维护的计算机代码M3D-C1。该代码用于模拟不同的阀门配置,结果表明,在聚变容器周围间隔六个气阀,顶部三个,底部三个,可提供...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