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新闻
计划作为别洛雅尔斯克核电站第五号机组的快中子BN-1200反应堆已进入建设准备阶段。钠冷BN系列快堆计划是俄罗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项目的一部分,旨在开发闭式燃料循环快堆,其混合氧化物(MOX)燃料将进行后处理和回收利用。别洛亚尔斯克核电站3号机组BN-600反应堆于1980年投入运行,4号机组789 MWe的BN-800快堆于2016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该反应堆是为更大的BN-1200(将在别洛亚尔斯克核电站5号机组运行)提供燃料和设计特性的示范装置。俄罗...
2025-07-14
7月12日,我国产能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功生产出第一桶天然铀产品。这标志着我国铀资源开发正式迈入绿色安全、智能高效的新时代。项目建成后,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核工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保障。铀资源是核能发电的核心燃料,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时也广泛应用于核医学、农业辐照育种、食品工业保鲜及自动控制等领域。国铀一号示范...
2025-07-14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的检测和测量微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的方法——低温衰变能谱法(DES),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Metrologia》。此创新技术影响深远,或可改善癌症治疗、确保核废料清理安全。超导传感器板的特写,其中包含多个过渡边缘传感器(顶行方块),可检测单个放射性衰变事件释放的能量。图片来源: M. Carlson/NIST这项新技术的关键在于过渡边缘传感器(TES),这是一种广泛用于测量辐射特征的高科技设备。TES...
2025-07-14
白俄罗斯驻俄罗斯大使亚历山大·罗戈日尼克与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谢尔盖·基里延科讨论了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在核领域合作的发展。据白通社报道,7月9日,在白俄罗斯大使馆举行的谢尔盖·基里延科荣誉勋章授予仪式上,这位白俄罗斯外交官在仪式后接受了记者采访。亚历山大·罗戈日尼克大使表示:我们讨论了两国双边关系。谢尔盖·基里延科高度评价两国间的合作、联盟国的建设以及两国元首之间的良好友好关系,这些关系实际上奠定了两...
2025-07-13
7月10日,在乌克兰复苏会议上,西屋电气公司与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NNEGC‘Energoatom’股份公司签署协议,共同推进乌克兰核电站最终燃料组装能力建设。此次合作将深化双方在乌克兰核电站燃料供应安全方面的协作,采用目前唯一完全基于西方技术的西屋VVER燃料解决方案。该协议确认了在Energoatom旗下AtomEnergoMash工厂内建立VVER - 1000燃料元件装配线的意向,预计不久的将来将签署最终协议。今年早些时候,西屋电气已批准AtomEnergoM
2025-07-13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已接受田纳西河谷管理局(TVA)的建设许可申请,以建造美国首批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之一。TVA成为美国首家申请建造GE Vernova Hitachi BWRX-300设计的公用事业公司,有望为其他部署相同技术的公司铺平道路。田纳西河谷管理局于五月下旬向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提交申请,计划在田纳西州橡树岭附近的克林奇河核电站建造一座先进核电站。在美国能源部支持下,该公用事业公司已获得美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的SMR早期场地许可证,用于...
2025-07-13
7月3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在京组织开展季度核安全形势分析活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出席并讲话。2025年第二季度,全行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运行安全,切实强化建造高峰期质量管理,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状况总体稳定。下一步,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构建严密的核安全责任体系,以高水平核安全保障核事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核安全重点事项提级管理,推动解决重难点问题...
2025-07-12
7月8日,在未来科学大奖十周年庆典·科学峰会的物理专场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表示: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将会是未来二十年最具颠覆性的科学变革,这会永久改变人类能源问题,足以支撑未来任何一次工业革命。据了解,未来科学大奖由香港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发起,最早源自于2015年未来产业成立大会上,一群世界知名的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出打造属于中国的科学大奖的倡议。次年,未来科学大奖应运而生,单项奖金规模...
2025-07-12
近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完成三谱段光栅光谱仪项目的全球招标评审工作。经过与全球四家竞标单位的激烈角逐,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凭借雄厚科研实力成功中标。这是中国团队首次获得ITER诊断竞争性关键部件研制项目,展现了我国在聚变诊断装备前沿领域的研发实力。此次中标的三谱段光栅光谱仪项目,将为ITER装置在初始研究运行阶段(SRO)提供高分辨率、多谱段光谱同步观测能力,率先用于验证未来电荷交换复合光谱(CX...
2025-07-12
聚变能有望推动化石燃料能源转型、增强国内能源安全并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私营企业已投资超80亿美元开发商业聚变技术。然而,发现和评估能长期承受极端条件(如1.5亿度高温等离子体和强粒子轰击)的经济高效材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麻省理工学院等离子体科学与聚变中心(PSFC)成立了施密特核技术材料实验室(LMNT)。该实验室由埃里克和温迪·施密特领导的慈善财团支持,旨在加快各种聚变电站组件材料的发现和选择。PSFC借...
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