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
放射成因锶、钕同位素是地球科学及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广泛用于地质定年、地质与环境过程示踪、物料溯源等研究。将锶、钕同位素应用于物料溯源的前提是已有不同地域的同位素数据或基准值可供比较。然而,丝绸之路沿线的广袤地区相关数据极为缺乏,给研究亚欧大陆古代物质文化发展与传播造成了极大困难。
2022-11-25
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库将用于储备应急状态下各种辐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防护用品等物资。
2022-11-24
储存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水箱中的水使用先进液体处理系统 (ALPS) 进行处理,以去除大部分放射性。无法通过 ALPS 去除的氚和一些含量非常低的其他放射性核素在处理后仍留在水中。在计划于 2023 年开始放水之前,必须对水中的放射性进行适当的表征,才能进行准确的放射性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022-11-23
“我们很高兴能够证明我们取得了进展,2019 年的大部分调查结果都可以结束,并且没有发现新的调查结果,”德国联邦能源部核安全和辐射安全总干事 Gerrit Niehaus 说。环境、自然保护、核安全和消费者保护。“仍然开放的调查结果将用于指导我们进一步改进德国放射性废物的安全管理、我们的国家计划和我们的沟通。”
2022-11-22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的一个专家小组表示,韩国 Saeul 核电站 (NPP) 1 号和 2 号机组的运营商已表现出对运行安全的承诺,例如使用便携式背包监测环境辐射在放射紧急情况下。
2022-11-22
近日,辐射防护与环境安全研究室党支部召开会议,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开展研讨。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室主任李桃生研究员主持。
2022-11-21
近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黄群英研究员项目组在铅基反应堆液态金属环境下CLAM钢氧化膜演化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核材料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上。
2022-11-21
为强化核电从业人员的核安全文化素养,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近日,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华南监督站)与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创建核安全文化示范项目”机制,探索核安全文化建设新阵地。
2022-11-18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化疗等联合的肿瘤综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部分肿瘤患者仍会在治疗后出现耐药和复发,预后差。已有研究发现肿瘤免疫微环境异质性是肿瘤耐药和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缺乏系统性认知。如能精确阐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将会有助于选择肿瘤治疗方案、监测疗效及开发出免疫治疗新靶点。
2022-11-17
检查组重点检查了云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防系统运行维护、库存废物和废旧放射源清运工作准备等;对云南华源核辐射技术有限公司和昆明龙辉灭菌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制度执行等,提出了后续工作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