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
做好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人海和谐,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抓手,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次交流研讨旨在对华东地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现状、存在的不足、难点以及相关建议进行充分交流和讨论,从而推动华东地区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2022-12-30
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东北监督站)结合东北三省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例行监督检查,认真完成2022年度地市辐射安全监管抽查工作,夯实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辐射安全监管责任,做好年终岁尾辐射安全工作。
2022-12-30
共同过政治生日 一起守入党初心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党员政治身份认同,教育引导党员时刻不忘“第一身份”,12月26日,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机关党委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组织下半年入党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站机关党委书记主持会议。
2022-12-29
瑞典核燃料与废物管理公司(SKB)表示,已从瑞典土地和环境法院获得扩建福什马克(Forsmark)短寿命放射性废物最终处置库(SFR)的环境许可证。
2022-12-29
近年来,怀柔科学城科学设施建设硕果累累。2019年7月29日,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开工建设,意味着国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布局的5个大科学装置已全部在怀柔科学城启动建设。目前,子午工程二期正加快进行科研设备采购、进场安装调试等工作。
2022-12-28
近日,中核集团放射性气体净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核集团放射性气体净化技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聘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晋平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辐院党委书记刘群、西北工业大学张秋禹教授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10家行业及高校单位的10名专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2-12-28
研究小组此次详细分析了ASTRO-F此前获得的恒星AFGL2006周围的近红外分光光谱,发现低温环境下含氮的氰酸根离子的存在量与紫外线强度密切相关。这表明,在宇宙空间的低温环境下,形成氨基酸等含氮分子的化学过程初期阶段,紫外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12-27
紫外线灯在使用时人不能在场,使用完要彻底通风30分钟以上再进入,尤其是家中有婴幼儿和老人要谨慎使用,建议家庭环境还是以做好清洁、通风为主。保持家居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到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卫生间内应加强开窗通风,或开启排气设备进行通风换气。
2022-12-26
检查后会议上,华北监督站分管领导表示,核电是清洁能源的一支中坚力量,田湾核电站又是我国最重要的核电基地之一,同时还担负着打造“全球核安全标杆工程”的重要历史使命,希望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到核电厂环境保护工作对核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意义,不断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强化管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2022-12-22
该部补充说,核与放射性废物管理局负责完成“低活性环境废物最终处置库”和“到 2050 年完成并投入运营高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