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环境新闻

立陶宛地质调查局就放射性废物深埋场的实施签署了合作协议

格纳利纳核电站(INPP)和环境部下属的立陶宛地质调查局已就2021-2030年放射性废物深埋场的实施签署了合作协议,INPP于3月12日表示。 2021-03-16

下一代超导材料将推动粒子加速器的创新与发展

由康奈尔(Cornell)领导的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与技术中心-亮束中心(CBB)的一组科学家正在研究下一代超导材料,这些材料将大大降低与操作大型粒子加速器相关的成本并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021-03-16

关于进一步优化辐射安全考核的公告

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贯彻分级分类监管原则,我部决定进一步优化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考核模式。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2021-03-12

汉中及时安全收贮闲置废弃放射源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安排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市的放射源应用单位和射线装置应用单位进行了辐射环境专项执法检查。期间共清查出闲置废弃放射源3枚,核素名称为钴-60,其中1枚为Ⅲ类密封放射源,另两枚属于Ⅳ类密封放射源。 2021-03-10

优必选紫外线消毒机器人两会期间提供全场景辐照消杀服务

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优必选科技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ADIBOT净巡士承担了疫情防控任务,在新闻中心、采访间、办公区、会议室等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区域,提供全场景消毒服务保障,让两会代表和嘉宾们安心来访,也为记者编辑们提供了更安全环保的工作环境。 2021-03-09

郎咸国教授:《区域环境因素影响黄铁矿硫同位素记录的解释》

3月4日,记者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日前,该校沉积地质研究院郎咸国教授在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发表了题为《区域环境因素影响黄铁矿硫同位素记录的解释》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也是郎咸国教授与北京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者长期开展合作研究的成果之一。 2021-03-05

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刘华就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中国生态环境部原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刘华于2月20日就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兼技术合作司司长。 2021-03-03

【两会声音】:油橄榄本土化破局高价“国产油” 探索航天育种潜力

“中国年产橄榄油五六千吨,而年进口量在五万吨左右。橄榄油需求量大,国内油橄榄产业前景非常广阔。但受自然环境限制,该树种只在部分地区种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成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要持续扩大油橄榄的适生区,增加橄榄油的产量,种质选育创制‘尤为关键’。” 2021-03-03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研制“钻石电池”有望为太空探测器供电100年

钻石电池或Betavoltaic电池只要在放射性环境中就可以发电,它们可以从同位素(例如碳-14和镍-63)中接收β射线。通过锁定人造钻石晶格内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在核衰变时释放超高能量电子产生电流。 2021-03-01

量子相干可视化!单分子相干调制显微镜成像技术助力精准医学

结合单分子显微镜与超快光谱的优越性能,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单分子相干调制(single-molecule coherent modulation, SMCM)显微镜。通过引入调制技术和定义相干可见性,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单分子受微环境影响的解相干过程的可视化和实时观察。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