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新闻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工作,现批准《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2020-06-10
6月5日,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检查组到中科院高能所就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高能所副所长卢方军、行政处处长梁键、副处长王庆斌、实验物理中心副主任王铮,以及加速器中心、实验物理中心、核技术应用中心和行政处安保办等单位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2020-06-10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关精神,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压实安全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西南监督站)针对辖区监管核技术利用特点,全面梳理分析近年来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自5月份开始,试点实施问题突出、安全风险隐患高的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高通)驻厂监督。
2020-06-03
近日,生态环境部西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纪检组组长杨海峰率队到乐山市调研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2020-05-29
2018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对《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执行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认为《规划》实施总体进展良好,目标指标基本满足预期进度要求。
2020-05-29
5月23日当日,全国共收集处置医疗废物3475 1吨,医疗废物处置负荷率56 3%。湖北省收集处置146 2吨医疗废物。武汉市收集处置64 7吨医疗废物。牡丹江市收集处置6 8吨医疗废物。满洲里市收集处置1 1吨医疗废物。吉林市收集处置20 0吨医疗废物。重点地区医疗废物处置负荷率均在50%以下。
2020-05-26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技术规范》(HJ 1130-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1-2020)、《固定污染源废气 氮氧化物的测定 便携式紫外吸收法》(HJ 1132-2020)和《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1133-2020)四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类标准。
2020-05-23
近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启用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监管系统,作为增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能力的重要举措,致力于提升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现代化、科技化和精细化水平,切实履行好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职责。
2020-05-19
近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刘华听取了中心起草编制的两项应急监测标准《核动力厂核事故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发布稿)》和《就地高纯锗谱仪测量土壤中γ核素技术规范(发布稿)》的工作汇报。核一司副司长赵永明出席会议,中心总工程师李吉根及标准编制组相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2020-05-19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慎终如始抓好相关工作的要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重点工作部署,2020年5月13日,生态环境部东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东北监督站)赴辽宁省生态环境厅开展辐射安全与应急工作相关调研及对接。
20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