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回旋新闻
近期,美国能源部直属的US ITER项目办公室宣布,首批电子回旋加热(ECH)传输线组件已在田纳西州橡树岭ARMEC Corp.完成出厂验收,正式装船发往法国ITER工地。这批尖端硬件,将担负起把170GHz、兆瓦级微波能量从回旋管源高效输送至托卡马克端口塞的重任,为等离子体启动和实时控温提供遥控器。一、ECH是什么电子回旋加热(ECH)利用电子在磁场中的天然回旋频率(f=28GHz·B(T))实现点对点能量耦合。ITER选用170GHz,让微波由回旋管产生,经高真空波导传...
2025-11-05
10月28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调试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HIAF航拍图HIAF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其工程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经十年攻坚,团队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第四代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建成了毫安级连续波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攻克了非谐振超快束流加速真空、电源、高频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上...
2025-10-29
近日,位于法国南部卡达拉什正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在关键部件安装方面取得重要进展,24台回旋加速器中的首台已安装完成,同时通用原子公司也完成了ITER装置六个中央螺线管模块的安装。(图片:ITER组织)回旋加速器作为ITER辅助加热系统的关键部件,因其在启动等离子体脉冲方面的作用被称为等离子体启动器,还能高效产生与等离子体中电子谐振频率(170 GHz)相匹配的高频波,故而被称作波发生器。它通过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
2025-09-07
Fusion for Energy(F4E)与EUROfusion(欧洲核聚变实验室联盟)在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技术方面展开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旨在为ITER聚变装置及未来核聚变工厂(如DEMO)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2025-02-19
电子束 (EB) 加速器市场规模、份额、增长和行业分析:按类型(低能量和中能量、高能量)、按应用(医疗、食品工业、工业、科学研究)、Covid-19影响、最新趋势、细分、驱动因素、限制因素、主要行业参与者、区域观察和2024年至2032年预测
2025-01-21
研究团队合影,从左到右分别是Verena Mitterauer、Matthias Willensdorfer 博士、Matthias Hoelzl 博士、Wolfgang Suttrop 博士近日,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PP)研究团队在ASDEX Upgrade托卡马克装置上进行共振磁扰动(RMP)抑制边界局域模不稳定性(ELM)的实验过程中,用高时空分辨的电子回旋辐射诊断,在等离子体边界台基的顶部区域,首次清晰地观测到小磁岛的形成,为磁岛导致ELM抑制的理论提供了关键的实验证据。该项研究成
2024-11-14
10月26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常温前端成功调试出束,能量和流强达到设计指标,标志着HIAF项目从加速器装置装配阶段逐步迈入系统级联调阶段。HIAF直线加速器注入器主要由常温前端与超导直线加速器构成。其中,常温前端集成了包括强流高电荷态ECR(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低能束运线(LEBT)、RFQ(射频四级)加速器及中能量束流传输线(MEBT)等多个子系统。本次测试中,科研人员采用一台18 GHz高...
2024-10-30
2024年9月16日,由印度负责维修的2块隔热罩部件正式开始安装,这标志着ITER项目真空容器的安装工作时隔两年再度重启。作为共建协议的重要缔约方之一,印度主要通过其国内的等离子体研究所(Institute for Plasma Research,IPR)参与到ITER项目中来,已承担的部件包括低温恒温器、中子屏蔽层、冷却水系统、低温系统、离子回旋加速器射频加热系统、电子回旋加速器射频加热系统等等。一、基本概况IPR,即印度等离子体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位于古吉拉...
2024-09-21
主要从事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高电荷态离子源、质子超导直线加速器和重离子回旋加速器等研究方面取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他主持研制成功全超导、全永磁和常温线圈磁体的新型高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产生了绝大部分从氧到铀元素高电荷态重离子束流强度的世界纪录﹔主持研制成功用于重离子束治癌的高性价比紧凑型回旋加速器注入器,为我国首台重离子治癌装置的研发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3-02-27
太阳射电爆发现象是太阳高能电子活动最直接的物理表现,也是诊断太阳活动区物理状态和高能电子加速与传播过程最重要的观测手段。确定和建立正确的爆发辐射机制,是进行准确诊断的物理前提和理论基础。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在太阳射电爆发辐射机制的研究中,“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这两种机制的长期争议一直是困扰太阳射电爆发辐射和诊断研究的主要难题。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