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X射线新闻
高能所牵头研制的慧眼卫星(Insight-HXMT)和极目空间望远镜(GECAM-C)成功地在硬X射线和软伽马能段对该伽马暴的瞬时辐射和早期余辉进行了国际最高精度的测量,不仅发现其具有迄今观测到的最大亮度,将伽马暴的亮度纪录提升了50倍,而且发现其各向同性能量也打破纪录,相当于在1分钟内释放8个太阳质量的全部能量,还揭示其产生了极为狭窄、极端明亮、接近光速运动的喷流,对这个千年一遇的天体爆发的研究做出了独特贡献。
2023-03-29
中科院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团队对正在吸积的X射线脉冲星Gro J1008-57进行广泛的观测,并在中子星表面探测发现大约10亿特斯拉的磁场。这是在宇宙中确凿探测到的最强磁场,其研究发现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主要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和德国Tübingen的Eberhard Karls大学科学家进行。
2023-03-24
李惕碚院士作为我国高能天体物理学科的带头人,长期从事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在宇宙线探测、X射线天文学、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学等研究领域均提出了极具创新性的思想和方法,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重要的天体物理人才,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取得杰出成就,领导了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立项,推动了清华大学天文发展特色的形成和2019年天文系的成立。
2023-02-22
随后,王建民研究员、宋盛雨央博士、王于仨研究员、陈明君研究员、陈田祥副研究员、李正伟青年研究员、王夕露青年研究员依次介绍了AGN中的致密天体爆发与多信使观测、光干涉测量双黑洞轨道参数与纳赫兹引力波探测、X射线干涉望远镜、高能中微子望远镜、空间探测用硅微孔硬X射线聚焦镜的基础研究、超导探测器微纳加工平台建设、核天体物理与下一代MeV伽马谱线探测等内容,与会人员结合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2023-01-28
“夸父一号”三台有效载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状态正常。
2022-12-13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的科学卫星计划将在2015—2016年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暗物质探测卫星、量子卫星和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实验卫星,并开辟了持续发展科学卫星的前景。
2022-12-12
自2022年10月9日发射入轨一个多月以来,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三大载荷之一的硬X射线成像仪(HXI)开展了各项在轨测试和定标工作。
2022-11-23
它运行在550公里的近地圆轨道上,主要通过观测宇宙中天体辐射的X射线来实现观测,研究黑洞、中子星、伽玛射线暴等的科学目标。和李惕碚院士一起了解 “慧眼”。
2022-10-17
参与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简称HXI)研制方面,准直器与指向镜携带了91组光栅对,成功突破了光栅层叠胶接、前后光栅远近距离对准、准直器稳定性关键技术,在近1.2米的距离将光栅狭缝平移达到微米级,旋转优于10″的精度实现对准,具备了光子透过率调制功能。除此之外,该载荷的太阳指向与形变监测光学测量系统,具备在轨高精度形变测量及太阳指向功能。
2022-10-12
研究人员分析了发生在2022年1月20日的一次靠近太阳西边缘的爆发活动(图1),磁绳由于某种原因变得不稳定而向外爆发。它在上升期间经历了两个阶段,缓慢上升和快速上升(速度超过800 km/s)。磁绳爆发在下方色球层触发了M5.5级耀斑。耀斑在硬X射线和射电波段的光变曲线同时呈现准周期振荡(周期为18-113秒)。磁绳向外传播形成快速日冕物质抛射(CME),并驱动快模激波(对应射电II型暴),表明大尺度EUV波(传播速度为740-860 km/s)本质上就是激波。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