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离子新闻

国内离子回旋共振加热龙头,曦融兆波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近日,安徽曦融兆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曦融兆波)完成数千万元Pre-A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百孚领投,龙芯创投、毅达资本、上海某国资跟投。随着AI算力爆发推动能源需求飙升,可控核聚变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焦点。核聚变能的发展在中国已进入由国家战略驱动的全新阶段。在最新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核聚变能被明确列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这意味着核聚变将彻底告别纯科研探索阶段,在未来的十年里,它将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新增长点,获得顶层的政... 2025-10-31

兰州泰基离子技术——中国重离子放疗领域的突破先锋

10月23日,参与兰州国际传播交流宣传周联动融合采访活动的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兰州泰基离子技术有限公司,实地探访这家在重离子放疗装备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感受中国医疗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生动实践。作为国内最早投身重离子放疗装备研发的领军企业,兰州泰基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技术突破,成功打破国外长期垄断,为全球肿瘤治疗贡献了中国方案。深耕重离子放疗领域多年,兰州泰基构建了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临床治疗的完整产业链。... 2025-10-30

新型磁性纳米碳复合材料可用于切尔诺贝利放射性废水去污

近日,乌克兰科学家团队通过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样本废水的处理实验,成功研制出一种能够彻底清除放射性污染的磁性碳-黏土复合材料。该种材料可高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石油残留物和放射性污染物。创新材料设计面对工业活动与核废物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传统的废水处理系统已难以应对复杂污染物。该项研究使用热膨胀石墨(TEG)作为基础材料。TEG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强疏水性,是理想的高效吸附剂材料。通过将TEG与具有离子交换能力,且对环境安... 2025-10-29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调试成功

10月28日,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调试成功,实现束流全线贯通。HIAF航拍图HIAF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作为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指标领先的全离子加速器,其工程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历经十年攻坚,团队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研制了国际首台第四代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建成了毫安级连续波强流超导直线加速器,攻克了非谐振超快束流加速真空、电源、高频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上... 2025-10-29

中科院金属所突破瓶颈,吨级哈氏合金基带实现国产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戎利建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纯净化制备技术,突破了可控核聚变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用金属基带技术瓶颈,成功实现了高纯净吨级哈氏合金(C276)金属基带的工业化制备。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制备的千米级基带可控核聚变装置被誉为人造太阳,是人类探索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REBCO)被视为可控核聚变中超级磁体的核心材料,缺乏它,便难以制造出能够约束上亿度等离子体的强大磁场。我国二代高... 2025-10-28

多途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在使用多普勒反射计对鱼骨不稳定性进行测量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刘阿娣副教授课题组在东方超环托卡马克装置(EAST)上使用W波段多普勒反射计对鱼骨模不稳定性速度扰动的测量取得了初步结果。研究成果以Measurements of the E × B velocity fluctu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fishbone instability using the Doppler reflectometry on EAST为题发表于 Nuclear Fusion期刊上。论文第一作者为高刘天博士, 2025-10-27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展冷冻XPS分析新方法揭示锂金属电池液固界面原生结构与演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催化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中心表面科学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21组)傅强研究员、张国辉副研究员等,发展了一种基于冷冻X射线光电子能谱(Cryo-XPS)耦合气体团簇离子束(GCIB)深度剖析的表界面分析新方法,揭示了锂金属电池中液-固界面处原生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的形成和动态演变机制。以XPS为代表的表面分析技术依赖于超高真空(UHV)的分析环境,使得液体表面及液固界面的表征长期面临严... 2025-10-27

第35届国际托卡马克物理活动集成运行方案工作组秋季会议在四川成都召开

10月20日至22日,第35届国际托卡马克物理协会集成运行方案工作组秋季会议(简称ITPA-IOS)在成都召开。会议由ITPA-IOS工作组主办,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承办。来自欧盟、英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围绕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离子体集成运行的关键物理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西物院院长助理、聚变科学所所长钟武律出席并致辞。开幕式上,西物院表示,作为我国核聚变能研发的重要... 2025-10-25

全球最大超导聚变系统将采用美国技术监测等离子体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作为美国能源部下属、由普林斯顿大学管理的国家实验室,近期宣布其参与的全球最大超导聚变系统将运用美国技术对等离子体进行测量。该系统相关项目涉及JT60 - SA装置,此举措意味着美国在超导聚变研究领域的技术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借助先进的美国技术对聚变系统内的等离子体展开监测,有助于深入了解等离子体的特性和行为,为聚变能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推动全球超导聚变技术朝着更高效、更稳定的方... 2025-10-20

英国首次利用3D磁线圈稳定球形托卡马克等离子体 突破核聚变关键技术

英国原子能管理局(UKAEA)在球形托卡马克装置MAST Upgrade的第四次科学实验中,首次利用三维磁场稳定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实现了核聚变研究的多项全球首创突破,为未来聚变能发电厂的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次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共振磁扰动(RMP)线圈在等离子体边缘施加小型三维磁场,首次在球形托卡马克中完全抑制了边缘局域模(ELMs)——这类不稳定性可能对未来聚变电厂内部组件造成严重损害。UKAEA MAST Upgrade科学负责人詹姆斯·哈里森表... 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