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新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耿晋团队报道了溶酶体靶向嵌合体促进Glut1促进靶向蛋白降解。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20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杂志》。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治疗肿瘤和其他蛋白质相关疾病方面。利用分子胶和PROTAC技术对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而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膜蛋白和细胞外蛋白质的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有用靶标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技术进步,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潜...
2024-06-24
6月18日上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院区内举行质子中心回旋加速器吊装仪式。此次吊装的回旋加速器是质子治疗系统中核心和关键的部件,意味着质子治疗系统进入精密安装、调试和验收阶段,标志着西北地区的肿瘤诊疗掀开新篇章。.启动仪式上,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院长尹强表示,医院将以此次吊装仪式为契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民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中建三局西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华勇表示,回旋加速器的吊装,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
2024-06-19
湖南大学蒋健晖团队报道了诱导型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沉默G-Quadruplex mRNAs用于精确肿瘤治疗。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4日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杂志》。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TAC)是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策略。然而,通过生物正交或细胞特异性触发器选择性激活的RIBOTAC尚未被探索。该文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诱导型RIBOTAC(iRIBOTAC)策略,该策略能够按需降解G-quadruplex(G4)RNA,用于精确的癌症治疗。iRIBOTAC是通过...
2024-06-12
近日,中核集团原子能院与秦山核电合作,利用反应堆辐照自主研制的低浓铀靶件,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核纯度99%的钼-99样品,并顺利通过现场验收。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核电站商用堆生产医用裂变钼-99关键技术的国家,有望扭转我国医用钼-99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医用钼-99国产化。锝-99m被誉为核医学诊断专家,可用于身体脏器的显像和功能检查,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诊断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全球每年超4000万人次使用...
2024-06-11
6月3日,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陆舜教授作为全球领军研究者(Leading PI)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影响因子:158.5)发表,引领全球Ⅲ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新风向。陆舜教授是该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患者总数庞大。其中,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同时是EGFR基因突变的人群,在放化疗+免疫巩固的既往治疗策略下,效果并不理想,存在巨大治疗需求。基...
2024-06-04
《自然》官网22日发布了近50年来首篇放射性核素治疗领域论文。北京大学、昌平实验室刘志博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靶向共价放射性药物(CTR),这是核药物设计的颠覆性技术,并在肿瘤诊治中得到了优异的早期临床研究数据,有望改写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指南。
2024-05-24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与河北一洲肿瘤医院合作共建儿童肿瘤放射治疗科签约仪式暨儿童肿瘤多学科精准治疗研讨会在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隆重举行。签约仪式由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韩炜主任主持,双方院领导及专家、北京儿童医院及保定市卫健委领导出席了会议,共同见证了国内首家儿童肿瘤放射治疗科的成立。
2024-05-08
Novartis近期透露,Lutathera(USAN:lutetium Lu-177 dotatate/INN:lutetium(177Lu) oxodotreotide)已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患者的生长抑素受体阳性(SSTR+)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前肠、中肠和后肠肿瘤。这标志着 Lutathera 首次被特别批准用于治疗被诊断为GEP-NETs的儿科患者。。
2024-05-05
4月23日,厦门弘爱医院I期临床试验病房与肿瘤中心联合承接的注册研究项目“NBB-001和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治疗复发性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有效性的Ⅰ期研究”顺利启动。
2024-04-30
2020年3月,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武威重离子中心投入临床应用。截至目前,碳离子治疗系统已治疗各类肿瘤患者近1200例。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