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新闻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院士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亚玲研究员以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凯研究员建立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同步辐射硬X射线纳米CT成像数据分析技术(简称DL-HXT)。相关研究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Label-Free Observing of the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inside a Single Cell at Nanoscale Resolution为题发表国际知名杂志ACS Nano上(ACS Nano 2024,
2024-09-02
历时三年研制的我国首台高品质因数1.3 GHz 9-cell超导加速模组,于8月24日从怀柔先进核光源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PAPS)启动运输,8月27日安全运抵大连先进光源装置现场,项目组成员于昨日完成真空指标复检和确认,各项测试数据显示正常,标志着该模组成功完成运输。这是首次在PAPS原创性研发成功的最大型超导加速设备,它将实际应用于我国先进光源的建设,能够节约大量建造经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项目团队在潘卫民研究员...
2024-09-02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中文简称拉索)国际合作组首次发现低光度活动星系核(LLAGN)具有甚高能伽马光子辐射,从而证实低光度活动星系核能够将粒子能量提高至少到太电子伏特(万亿电子伏特)的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以Discovery of Very High Energy Gamma-Ray Emission from the Low-luminosity AGN NGC 4278 by LHAASO为题于2024年8月20日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24-08-31
2024年8月27日,由中国同辐引进的新兴治疗类核素铽-161(Tb-161)已成功落地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并开展实验,这是国内第一次从海外进口铽-161这一具有广阔使用前景的医用治疗核素。中国同辐作为供应商全程参与本次铽-161药物的标记合成与质控过程,助力首次铽-161药物标记的顺利完成。图:铽-161药物标记人员合影作为一种新兴治疗医用核素,铽-161因其合适的半衰期(T1/2=6.89天)和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吸引了全球核医学领域研究者的目光。与目前核医...
2024-08-29
近日,2023年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名单公布,由中广核久源(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久源)参与完成的核电厂燃料包壳破损在线诊断装置研制及应用项目成果被评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燃料包壳是压水堆核电站纵深防御体系三道屏障中的首道屏障,承担着燃料芯块与放射性裂变产物包容的功能。中广核久源于2014年启动燃料包壳破损监测装置样机的研发,并在福建宁德核电站进行安装测试,验证了一回路冷却剂γ能谱在线测量可行性...
2024-08-23
项目组构建了多尺度辐射剂量学体系,包含全身模型、精细器官模型和DNA原子模型,可在毫米、微米和纳米三个尺度上开展辐射剂量学研究,实现了辐射作用于人体微观物理和生物过程的精细化模拟,实现了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的融合统一。建立了国内首套包含精细器官模型的中国参考人系列数字体模,涵盖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的人群,包含乳腺、骨、呼吸道、眼等精细器官模型,并实现了个体化体模的修正。建立了国内首个DNA原子模型,计算并修正了低能...
2024-08-23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接了其中综合舱和器件舱三台高压电子加速器及其束线(1.0 MeV、1.2 MeV和200 keV)的设计与建造任务,其中1.2 MeV电子加速器是系统级综合辐照试验舱的电子辐射源之一。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空间探索的需求日益增加。各种航天器(如宇宙飞船、导航卫星、空间站等)需要长时间在空间环境中运行,但航天器在轨运行时,会脱离大气层的保护,直接受到空间环境中的电子辐射、质子辐射和重离子冲击等影响,使其工作异常...
2024-08-22
一体化小型堆电气贯穿件和快速接插件研制项目技术方案和鉴定大纲专家评审会在上海成套院浦江试验基地顺利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8位相关专家组成会议评审组。一体化小型堆电气贯穿件和快速接插件研制项目是我院联合上海...
2024-08-20
近日,核技术创新应用成果发布会暨辐射育种技术研讨会举行,来自国内的原子能与辐射领域以及农业领域的一众专家现场展开深入交流,旨在进一步探讨电子束辐照技术在更多领域创新应用。作为一家专业从事辐射技术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无锡爱邦辐射技术有限公司已成功研发电子加速器、X射线技术、辐照电缆料及电线等先进产品与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市场空白。其电子束技术由电力驱动而非依赖放射性同位素,这也意味着过程不涉及放射性废料与...
2024-08-19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监测技术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中光探测器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海上放...
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