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天体物理前沿科学与技术研讨会暨2025年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
为进一步提升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重)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粒子天体物理前沿科学与技术研讨会暨2025年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于2025年3月15日至17日在东莞散裂中子源园区举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基础研究局李煜辉副局长、天文力学处毛羽丰副处长,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逸东院士、陈和生院士、蔡荣根院士及曹臻院士等委员,高能所董宇辉副所长、王生副所长、科研计划处徐殿斗...
天体物理|红巨星、红矮星:流浪地球的起因和“新家园”的样子
1978年,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做了一个模拟计算,研究了太阳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中科院:中国慧眼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强磁场,高达10亿特斯拉!
中科院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团队对正在吸积的X射线脉冲星Gro J1008-57进行广泛的观测,并在中子星表面探测发现大约10亿特斯拉的磁场。这是在宇宙中确凿探测到的最强磁场,其研究发现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上,主要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和德国Tübingen的Eberhard Karls大学科学家进行。
研究揭示:超新星可短暂成为“PeVatrons”天然粒子加速器
近日,根据最新研究,超新星能够暂时转变为PeVatrons——可产生能量超过千兆电子伏特(PeV)宇宙射线的天然粒子加速器。这一发现为理解宇宙射线来源提供了新线索。星系际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粒子构成,其中大部分是质子,少量为重原子核。这些粒子大部分被地球磁场和大气层过滤,仅一小部分能到达地表。据估算,每秒大约有一道宇宙射线穿过人体。其能量范围广泛,从几电子伏特(eV)到几拍电子伏特(PeV),甚至高达一百万亿电子伏特,约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