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策法规
技术装备
辐照加工
电子加速器
仪器仪表
核分析技术
同位素
辐射防护
产业应用
安防领域
农业领域
环保领域
医学领域
食品领域
工业领域
军工领域
国际视窗
专家观点
产业经济
园区项目
公众科普
产业活动
视频
辐照地图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天体物理|红巨星、红矮星:流浪地球的起因和“新家园”的样子
1978年,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做了一个模拟计算,研究了太阳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超高能伽马射线的天体物理起源
LHAASO开辟了在超高能伽马射线能段对宇宙的新观测窗口。该能量段对天体的观测是我们了解宇宙中极端条件下极端物理过程的重要探针。
宇宙射线观测|天文学家的五感——为用心感受宇宙丨天市垣
探测有静止质量的粒子,或者感受物质的热量和震动,可以称之为天文学家的“触觉”。例如位于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它可以测量宇宙线粒子的簇射,也可以直接探测到缪子。宇宙线是宇宙中的带电高能粒子,除了常见的重子和轻子,还包含一些反物质粒子。空中的“悟空”卫星,可以更直接地触碰到这些高能的宇宙线粒子。
广西大学与国际合作团队观测发现宇宙中X射线偏振度最高的天体
其风云能够发射出射电、X射线、高能伽马射线等不同波段的光辐射,是目前已知最亮的脉冲星之一。
天体物理
暂无相关信息
76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阅读排行榜
01
天体物理|红巨星、红矮星:流浪地球的起因和“新家园”的样子
02
超高能伽马射线的天体物理起源
03
宇宙射线观测|天文学家的五感——为用心感受宇宙丨天市垣
04
广西大学与国际合作团队观测发现宇宙中X射线偏振度最高的天体
05
银河系中心的秘密 600万年前形成的神秘结构
06
构建脉冲星极化阵列寻找新物理现象取得新进展
07
SMILE卫星软X射线成像研究获新进展
08
粒子天体物理前沿科学与技术研讨会暨2025年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成功召开
09
DESI项目新成果:支持爱因斯坦相对论 揭示暗能量与中微子质量新线索
10
科学家发现放射性镧同位素核能转变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