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红巨星、红矮星:流浪地球的起因和“新家园”的样子
1978年,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哈特做了一个模拟计算,研究了太阳光度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揭示:超新星可短暂成为“PeVatrons”天然粒子加速器
近日,根据最新研究,超新星能够暂时转变为PeVatrons——可产生能量超过千兆电子伏特(PeV)宇宙射线的天然粒子加速器。这一发现为理解宇宙射线来源提供了新线索。星系际宇宙射线主要由高能粒子构成,其中大部分是质子,少量为重原子核。这些粒子大部分被地球磁场和大气层过滤,仅一小部分能到达地表。据估算,每秒大约有一道宇宙射线穿过人体。其能量范围广泛,从几电子伏特(eV)到几拍电子伏特(PeV),甚至高达一百万亿电子伏特,约为大型强子对撞机(LH...
科学家发现放射性镧同位素核能转变新特征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放射性镧同位素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精确测量了这些同位素的原子质量,并揭示了一个意外的核能转变特征,这一发现对现有核物理模型提出了挑战,并对天体物理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光核电站开展粒子物理实验 寻找宇宙暗物质
韩国目前拥有26座核电站,这些核电站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但它们还承载着另一项鲜为人知的使命——揭示宇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