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诺奖得主丁肇中作客高能论坛第7期讲述从加速器到太空:与中国科学家共同探索基本物理五十年

2023-05-23 08:54     来源:中科院高能所     粒子物理核物理
在中科院高能所成立50周年之际,5月1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应邀到高能所高能论坛作题为“从加速器到太空:与中国科学家共同探索基本物理五十年”的报告。高能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主持论坛,现场300余名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参加活动,论坛同步线上直播,全网观众达1005万人次。

丁肇中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他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半个世纪以来,从加速器到太空共同探索基本物理的经历,包括:发现胶子的Mark-J实验、研究宇宙起源的L3实验、以及正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阿尔法磁谱仪实验。结合这些实验,丁肇中教授总结了在物理实验工作中以及和中国科学家合作半个世纪以来的心得和体会。

报告中,丁肇中教授就中国和欧洲提出建设100公里周长的计划表示赞成,认为是高能物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有讨论和不同意见是好事,也非常重要。在介绍自己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实验工作经历的同时,丁肇中和大家分享了他的科研体会。他表示,中国有很多世界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有想象力、有发展新技术和领导国际合作的经验和能力,可以做出最前沿的实验物理。他希望中国科学家要继续为人类知识作出重要贡献,并勉励青年科学家: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极少数的人把大家的观念推翻了以后,科学才能向前走,所以不要惧怕反对的声音。他指出,科学上的事情不能用投票来解决,科学上的国际合作只能讲科学,不要议论科学之外的事情。

报告中丁肇中充分肯定了高能所在研制提供首个太空大型永磁体、电磁量能器、AMS热控制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开展AMS数据分析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特别表达了对高能所在宇宙线研究、下一代对撞机建设、中微子研究以及高能物理发展方面的期待。

报告结束后,现场观众和到场的媒体记者也同丁肇中进行了积极互动和交流。

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曾发现电子半径为零,发现“J粒子”和胶子,精确检验标准模型且发现基本粒子只有三代,提出并领导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他曾获颁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政府洛伦兹奖、中国国家国际合作奖等。

本次活动获得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中国日报、学习强国、上观新闻、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工会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科学报等30多家等媒体支持。

丁肇中作报告

王贻芳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

推荐阅读

新一代对撞机!缪子和离子相撞会发生什么?

核子结构的研究和相关的加速器探测器技术是高能核物理界竞争非常激烈的研究领域,属于国际科学研究主流方向的前沿性研究。缪子离子对撞机作为新一代研究核子结构的超级显微镜,将揭示核子内部的胶子结构和性质,促进我们对色玻璃凝聚现象的理解,最终解开宇宙可见物质质量起源之谜。依托我国大科学装置及时建造缪子离子对撞机,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历史机会,将有望推动我国的缪子物理和核子结构研究快速迈进世界前列。 2023-05-25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我国核医疗发展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核物理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在5月24日举办的2023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表示,核医疗产业链建设方兴未艾,核医疗市场前瞻空间巨大。核医疗产业在核技术应用产业中占比最大,超过1/3。对标国外发达国家当前诊治水平,结合我国人口数量及经济规模,预计未来每年将有近亿人次需要开展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我国核医疗发展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3-05-24

隐秘的影响赋予了中微子微小的质量吗?

对小质量中微子的探索就是对新粒子的探索。中微子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天文事件”的副产品。它们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中喷射出来,并从超新星中辐射出来。它们没有电荷,质量也小得出奇。它们是宇宙中第二丰富的粒子(仅次于光子),要知道,每时每刻都有数万亿个粒子穿过你的身体。 2023-05-23

科研人员提出直接寻找暗光子暗物质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黄晓渊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提出利用射电望远镜直接寻找暗光子暗物质的新方法。 2023-05-14

深部地下中微子实验(DUNE)合作测试第二个探测器模块

最近几个月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研究设施一直在繁忙运营。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聚集在那里,组装一个新粒子探测器的大型原型机进行中微子研究。中微子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类型之一。 2023-05-11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