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核技术搭起全球合作桥梁 中核集团在ICARST-2025绘就“核美家园”新图景

2025-04-10 09:24     来源:中国同辐     中核集团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核技术中国同辐中核集团
4月7日至11日,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主办的第三次辐射科学和技术应用国际会议(ICARST-2025)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在开幕式上指出,辐射技术在医疗灭菌、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超过50%的医疗器械依赖辐照灭菌。辐射技术还能预防食品受寄生虫侵害以及延长保鲜期,甚至助力解决塑料污染问题。他特别强调,在许多地区,辐射技术的普及仍面临限制,必须突破基础设施、认知和资金方面的障碍,不让任何国家掉队。

作为中国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中核集团携旗下中国同辐组成规模最大的国家代表团参会,与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企业及国际组织代表共商核技术应用新机遇。中核集团以全产业链能力为核心,推动中国方案深度融入全球核技术治理体系,集团公司辐照应用产业载体中国同辐代表团通过主题演讲、展览展示、边会报告、海报论文、高层对话等形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领先实力与全球责任担当。

中国边会闪耀ICARST舞台让“核美家园”建设理念惠及更多国家

会议期间,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主办,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与中国同辐承办的“核美家园”(Radiation Technology for a Better Home)主题边会,吸引了IAEA官员、各国参会代表及媒体记者逾200人参会。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中国同辐、同方股份董事长韩泳江在致辞中表示,中核集团作为中国唯一覆盖核技术全产业链的大型企业,始终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核技术的和平利用和创新发展。未来,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核技术应用,服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他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携手构建“核美家园”。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司代表陈宇在边会上揭秘了中国核技术应用快速发展的“密码”:《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出台,如同为产业装上“加速器”,15家核技术研发中心的设立、产业基金的启动,让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2024年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市值接近3000亿元,从工业检测到农业育种,从医疗健康到辐照加工,核技术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IAEA物理化学司司长惠尔顿・赞卡赞扬了中国在提升IAEA及成员国的能力建设、研发和技术应用方面提供的关键支持。她表示,中国在国际辐射技术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领并加强全球辐射技术的发展。IAEA将继续与中国及其他成员国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

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公参刘光辉在边会致辞中强调,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近年快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保、公共安全等领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中国深度参与IAEA“希望之光”(Rays of Hope)、“辐照助力粮食安全”等旗舰项目,通过共建协作中心、技术培训、联合研发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这一实践与习近平主席的全球发展倡议高度契合,为“不让任何国家掉队”提供了核技术答案。

边会期间,来自中国的五篇主题报告引发了各国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中核集团中国同辐刘蕴韬以《辐照加工中心:中国一站式解决方案》为题,介绍了中核集团在辐照站设计建造、放射源供应及智能化运营的全产业链能力;原子能院李兴隆的《辐射探测芯片实现智能终端》报告,则展示了全球首款微型化X/γ核辐射剂量探测芯片在辐射监测设备智能化领域的产业化成果,其低功耗、高集成优势已覆盖核电站、医疗影像等多个场景。

15篇报告入选! 彰显中国辐射科学与技术领域学术深度与创新活力

在本次ICARST-2025大会的主旨报告环节中,中国科研团队表现亮眼,共有15篇摘要入选,涵盖核技术应用全产业链及前沿研究领域,集中展现了中国在辐射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学术深度与创新活力。

7篇大会口头报告中,既有来自行业龙头企业的实践经验,也包含科研机构的前沿探索。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国际合作分委会主任申立新以“中国辐射科学技术产业新进展与发展趋势”为题,向全球同行系统梳理了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路径。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辐照加工产业年产值已突破200亿元,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辐射固化装饰板等“绿色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规模居全球前列,同时强调中国正与IAEA深度协作,助力发展中国家构建辐射安全与应用体系。中国同辐则聚焦辐射技术助力人类健康、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分享了中核集团在核医疗、工业辐照等场景下的应用方案。

此外,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锡爱邦辐射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施睿射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报告,分别聚焦辐射材料改性、放射性药物靶向递送、工业辐照装备智能化等前沿方向,多项成果已实现工程化应用或进入国际合作阶段。

从企业技术落地到高校基础研究,从科研院所突破到跨行业协同,中国入选的15篇报告全面覆盖核医疗、工业辐照、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核心领域,不仅体现了中国在辐射科学领域的全链条研究实力,更通过ICARST 平台向全球传递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推动核技术应用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中国样本”。

中国代表团多元展品展现核技术应用全场景生态

在展览区,以中核集团为主的中国代表团展台成为本场大会展览展示场景的焦点。中核集团以“Atoms for a Better Home”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实物展品与互动体验,全景呈现中国核技术在医疗、工业、安保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全球化布局。

展台以“核美家园”为主线,分设核医疗、辐照应用、安检安保等核心展区:核医疗展区陈列伽马刀模型、SPECT/CT设备模型及高纯锗谱仪模型,直观展示肿瘤精准诊疗技术;辐照应用展区聚焦绿色工业解决方案,PE-Xc管材、EB辐照板材等实物展品,展现辐射技术在材料改性、食品加工中的产业化实践;安检安保展区通过辐射探测芯片、个人剂量率仪及搭载探测设备的机器狗模型,呈现核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智能应用。

在大会开幕式当天,IAEA副总干事兼核科学与应用部部长纳贾特・莫克塔专程来到中核集团展台巡展,与中国代表团深入交流核技术应用成果,对中核集团在核医疗、工业辐照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及全球化布局表示高度认可。

当前,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正以年均15%-20%的增速快速发展,中核集团已形成“医、工、农、安”多领域协同的产业格局,业务覆盖全球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未来,中核集团将继续深化与IAEA及各国伙伴的合作,推动核技术在癌症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普惠应用,为构建“核美家园”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

ICARST-2025不仅是中国核技术实力的展示窗口,更是全球产业格局重塑的转折点。中核集团以“硬核科技”为基,以开放合作为翼,正将中国创新深度植入全球核技术价值链。从维也纳出发,这张彰显中国智慧的技术蓝图,将持续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战提供核技术答案。



推荐阅读

瑞典布莱卡拉与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 加速铅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开发

瑞典铅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技术开发商布莱卡拉(Blykalla,原名LeadCold)近日与挪威能源技术研究所(IFE)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布莱卡拉SEALER(瑞典先进铅反应堆)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进程。SEALER反应堆(图片:Blykalla)作为斯德哥尔摩皇家理工学院1996年启动的铅冷反应堆研发项目的衍生企业,布莱卡拉于2013年成立股份制公司,专注于SEALER铅冷SMR的设计开发。该公司表示,此次合作将聚焦于反应堆从原型设计向全面商业化过渡的核... 2025-04-30

利用核反应产生的原子核检验量子理论

由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领导、明斯特大学和耶拿大学等机构科学家参与的团队,通过核反应成功生成并分离了铋-208的类氢离子,同时对其跃迁能量作出了非常精确的预测和试验验证。该研究利用核反应产生的原子核,为强磁场量子电动力学测试奠定了基础,并证明了激光光谱对其他奇异原子进行研究的可行性。相关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物理》杂志上。类氢离子,即仅束缚一个电子的原子核。对于质子数较高的重核,强大的静电... 2025-04-30

中核集团外部董事斯泽夫调研原子能院

4月28日,中核集团外部董事斯泽夫、综合部总师贾建富一行到原子能院调研指导工作,原子能院党委书记赵皓、副院长杨汝贞参加活动。调研期间,斯泽夫一行参观了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并实地考察了230MeV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49-2游泳池式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中国先进研究堆等重大科研装置,深入了解设施运行情况和相关科研、产业项目进展。座谈会上,斯泽夫认真听取了原子能院整体工作汇报,对原子能院为我国核工业发展... 2025-04-30

美国TAE科技公司与加州大学合作开发新型核聚变技术,或推动商业化进程

近日,美国TAE科技公司(TAE Technologies, Inc.)的核聚变研究团队与加州大学同事携手,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核聚变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该公司声称,该技术产生的功率是其他设计的100倍,运行成本却仅为其他设计的一半。机器配置演变:采用纯中性束注入场反转配置 (FRC) 生成的 Norm 配置(上)和采用 θ 箍缩 FRC 形成管的 Norman 配置(下)。图片来源: 《自然通讯》 (2025)过去几十 2025-04-30

国家原子能机构征集2026-2027年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指南需求

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关于征集核技术研发科研项目指南(2026 - 2027年)需求的通知,旨在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现面向各相关单位广泛征集需求建议。此次征集坚持四个面向,结合十五五核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运用十五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成果。征集聚焦核工业高质量发展、核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共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以及产业链短板弱项等关键问题,要求从系统、... 2025-04-29

国际招标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