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球的约130名物理学家、工程师和行业代表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射频波在等离子体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第25届等离子体射频功率专题会议(RFPPC)将于2025年5月19日至22日在慕尼黑附近的霍恩卡默宫(Schloss Hohenkammer)举行,此次会议由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IPP)主办。
本次会议汇聚了全球等离子体射频和微波功率领域的专家,旨在探讨相关理论与实验的进展。其中,当前和未来聚变电站的应用成为会议重点探讨的议题,这也是核聚变发电道路上的关键一环。
会议涵盖范围广泛,涉及等离子体波物理和技术的诸多主题,从基础等离子体波物理,到加热、电流驱动、诊断、高功率波源和天线、材料处理,再到电离层和空间等离子体中的波等。
会议的一大重点聚焦于波加热和电流驱动方法的理论、计算工具、技术和新硬件的开发。聚变反应堆需加热才能达到燃烧等离子体状态,并且需要“外科手术”式工具来控制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此外,托卡马克型反应堆可从波驱动环形电流中受益。离子回旋加速器、低杂化和电子回旋加速器频率范围内的波,能为实现最佳等离子体状态提供多种优势。
本次会议还反映了当前和未来设施的多样性,射频和微波系统在这些设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会议将介绍多个聚变设备的概念和应用,包括:目前正在法国南部建造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由初创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建造的SPARC实验反应堆;美国通用原子公司计划建造的试点发电厂FPP;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实验设施WHAM;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反应堆(CFETR);两个欧洲项目DEMO和体积中子源;托卡马克能源公司的ST40;意大利的偏滤器托卡马克试验(DTT);以及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的托卡马克SMART。
结合过去和现有机器积累的实验经验,以及波动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模拟工具和技术正快速发展。不同方法的多样性为实现聚变发电厂提供了关键能力。
据悉,该两年一度的会议今年由位于德国加兴的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主办。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Spinner GmbH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射频技术产品的公司,是本次会议的赞助商。会议举办地霍恩卡默宫位于慕尼黑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