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装置:加速育种进程创多项成果

2025-07-25 09:22     来源:科技日报     电子加速器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7月23日,记者从中国发明协会获悉,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评选结果揭晓,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凭借“首台套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装置的研制与应用”项目,从众多参评成果中脱颖而出,摘得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

“此次获奖是对我们深耕农业科研创新的莫大鼓舞。这一荣誉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更彰显出三亚南繁在科研创新中的强劲实力,印证了我国在新兴育种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农业科技发展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三亚电子加速器实验室负责人李卫说。

三亚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实验室是我国农业种业在电子加速器领域应用的重要科研力量。自 2022年与海南大学合作共建以来,实验室始终专注于电子加速器技术在种质诱变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截至目前,已为全国196家南繁育种单位、科研院所及种业企业,提供了辐射诱变处理服务,涉及的试材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果树林木花卉、食用菌以及海洋生物等4000余份,处理的种子苗木近100万株。

“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育种手段,具有传统育种方法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李卫介绍,该技术成功攻克了传统γ射线、X射线及钴-60辐照技术在可控性、安全性与处理效率方面的瓶颈。通过高频电磁场对电子束能量(1-10 MeV)、辐照时间(几秒至几分钟)等关键参数进行精准调控,再配合自动传输与智能控制模块,不仅能实现诱变剂量的精准把控、提升重复稳定性,还从根本上消除了放射性残留问题。

记者了解到,借助电子加速器辐射诱变设备,实验室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果。在诱变处理研究方面,验证了不同作物的诱变处理情况,测定了多种作物外植体、种子萌动状态、脱毒苗愈伤分化不同阶段的辐照剂量范围;在作物选育与突变库建设方面,开展了大豆早熟抗病突变株选育、突变库建立及基因突变热区定位挖掘工作,在大豆中发现了突变热区,还建立了藜麦M2突变种质库,并对部分M3材料开展M4区试稳定工作;在抗性育种方面,对水稻、玉米等作物开展耐盐碱诱变育种,获得了抗性突变单株材料,同时对水稻开展耐除草剂、耐白叶枯病害等新种质筛选,得到了相应的突变后代。此外,实验室还贴合产业发展方向,对海南的热带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开展诱变选育工作,取得了初期的良好成果。

此外,该实验室正在与海南省农垦科学院联合开展了果肉分离彻底的红毛丹新种质创制工作,有望通过诱变育种技术结合分子技术等,选育出离核型红毛丹新品种。“这一成果能极大地降低鲜果损耗率15%以上,提升加工出肉率15%—20%。”李卫说。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南繁季节,该实验室为南繁科研育种单位提供种子、花粉等诱变技术和种业CRO服务(即种业合同研发组织外包服务),利用技术加代优势叠加南繁温光自然优势,形成双向聚合加代,有效缩短了我国农业新品种选育周期。

李卫表示,未来,实验室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电子加速器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这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推荐阅读

巴基斯坦利用核科学实现豆类作物自给自足并提升产量

巴基斯坦,作为主要依赖豆类作物如鹰嘴豆、绿豆和小扁豆为食的国家,近年来在核科学的助力下,成功实现了绿豆生产的自给自足,并且一些农民的产量实现了翻番。据巴基斯坦核农业和生物研究所(NIAB)与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FAO/IAEA 联合中心)的合作研究显示,通过核突变育种技术开发的绿豆新品种,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还增强... 2025-02-11

太空“出差”归来 “天选”马铃薯种子有啥不一样?

前不久,我国成功回收“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甘肃省天水市5万多粒马铃薯实生种子,结束近半个月太空“旅程”回家啦!农科所工作人员迫不及待分拣种子,准备开春种下 2025-01-22

核科技助力孟加拉国培育高产耐候作物 确保粮食安全

Binadhan-14是一种利用核技术在短短4年内开发出的改良水稻品种,其开发周期比传统的植物育种过程缩短了近一半 2025-01-20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电子加速器育种平台启用仪式在湘举行

中广核技近年来围绕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战略总要求,聚焦电子束技术在育种、保鲜、灭菌等现代农业科技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在全国推进“科技+农业”项目 2024-12-31

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影响显著,同时,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微藻是一类在水域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单细胞水生植物,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高值代谢物丰富等特点,在碳捕获与封存、三废绿色处理... 2024-06-26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