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塔斯社报道,核钟的研制将提升未来导航卫星系统精度,并有望高精度测量包括引力常数在内的一系列基本常数,进而检验广义相对论宇宙学效应的基础,萨罗夫国家物理与数学中心(NCPM)新闻处报道了这一消息。
核钟比原子钟更小型化、稳定且精度更高,其精度与导航卫星系统(如GPS、GLONASS)精度提升直接相关。高精度频率标准可记录跃迁频率与重力场的关系,利用卫星上的频率标准能测量地球重力场。物理与数学科学博士、国立核能大学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计量物理与技术问题系主任、钍钟研制项目负责人彼得·鲍里修克表示,核频率标准还能解决基础物理问题,特别是高精度测量一些基本常数(如精细结构常数、引力常数),从而检验广义相对论宇宙学效应的基础。
彼得·鲍里修克还指出,利用此类卫星技术手段,可实现矿藏、油气凝析气田的远程探测,绘制高精度大地水准面导航地图,以及解决军民两用任务。
国家原子能研究中心(NCFM)科学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称,研制原子钟和核钟处于科学研究前沿。目前国际普遍认可的频率标准是铯原子钟,它基于铯 - 133原子超精细结构中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来重现频率测量单位。与电子能级跃迁不同,核跃迁受电子壳层保护,免受外界影响,使测量精度提高几个数量级。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补充道,构建核钟最有希望的是钍 - 229同位素原子核的同质异能跃迁,其能量约为8.3 eV,频率位于真空紫外区,目前可用激光源达到。该领域研究工作正在国家原子能研究中心科学计划框架内,由科学家在国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支持下合作开展。
据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介绍,目前世界各地顶尖研究团队都在探索制造核钟的方法。尽管利用钍 - 229同位素原子核的同质异能跃迁制造原子钟的想法早已提出,但直到2024年,科学家才在这一方向取得首次实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