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废旧钢材区”的标识牌后,工作人员手持探测仪器,在安全警示带围起来的区域内开展现场检测;一台台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γ放射源探伤机等装备摆放在设备展区,技术人员通过实物讲解、操作示范与互动答疑,详细解析设备功能参数及在日常监管、应急处置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山东省日前采用“实战化演练+规范化示范”模式,首次为16市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人及辐射科(处)室主要负责人开展现场培训,系统展示不同场景下的应急处置规范流程和移动探伤现场作业执法检查规范。组织开展辐射安全应急处置模拟及现场执法示范观摩活动,是2025年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范立俍在会上指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今年是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突出抓好伽马射线移动探伤放射源监管,切实做到“管好源、看好人、守好库、服好务、强监督”,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保障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稳定,坚决筑牢全省核与辐射安全防线。
加强风险防范化解,提升应急监测能力
据了解,2024年,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全省辐射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达100%。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谭庆红介绍,去年,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交通厅开展全省公路系统历史遗留放射源专项排查,安全收贮历史遗留放射源。连续4年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公安、卫生健康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全省共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5331家(次),问题整改完成率为99.7%。
在五年一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山东省荣获辐射专项全国第二名、团体二等奖,4名参赛队员均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较上届总分排名提升7位,个人专项成绩全面突破。完成56个5G通信基站现场监督性监测抽查任务,抽查通信基站自行监测报告887份。探索建立山东省海洋辐射应急监测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和应急监测队伍。
济南市坚持“线上+线下”动态监管,用好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和在线监测系统,安排专人每日网上巡查,一旦发现在线监控系统故障和数据异常等问题,第一时间现场核实督促整改。深入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今年上半年,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152家(次),发现问题232项,督促全部整改完成。
青岛市定期组织开展辐射安全隐患专项执法帮扶行动,建立“发现问题—现场反馈—问题整改—复核销号”闭环整改帮扶机制,做到核技术利用单位检查全覆盖、无死角。2024年以来,累计检查企业856家(次),出动人员1828人(次),整改安全隐患127处。
高效服务核电发展,深入开展科普宣传
山东积极推动招远核电前沿站选址和用地审批,海阳前沿站、石岛湾前沿站稳定高效运行,积极构建严密的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网络,全力服务山东省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处处长杜路新对记者说:“为深入推进科普宣传工作,山东省创新打造‘核谐齐鲁 辐安山东’科普宣传品牌,统筹多方资源,共建宣传矩阵,形成宣传合力,不断提升社会公众核科学认知水平。建成全国首个核安全主题公园,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核安全观深刻内涵、核安全文化理念、核与辐射知识及辐射安全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将核安全知识的‘书香’与公园的‘鸟语花香’有机结合,打造山东省核安全宣传教育的新阵地、新品牌、新名片。”
淄博市聚焦企业普法,对186家核技术利用单位、475名技术骨干开展专题宣讲和案例剖析,增强法治意识;面向公众,在社区、公园、学校周边举办大型科普活动,吸引2100余人参与,普及核安全知识,营造全民共筑防线氛围。
威海市高质量服务核电发展,深入核电项目现场,加强对核电厂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等常规环保工作帮扶指导,参加华东监督站组织的核电厂常规环保监督检查13人(次),全方位提升核电项目环境管理水平。
滨州市推行警示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让辐射事故警示教育成为辐射工作人员的必修课,去年组织4次辐射事故案例学习活动,将《辐射事故警示教育片》纳入“开工第一课”学习内容,全市监管人员、核技术利用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共3000余人参与学习活动。
突出重点严格监管,坚决筑牢安全防线
山东省要求,坚决抓好伽马射线探伤领域监管。要强化γ射线移动探伤异地使用备案,加强γ射线移动探伤监督检查,严格γ射线移动探伤执法,用好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平台。用好伽马探伤作业“三个一”(一张明白纸、一份警示案例、一份倡议书),指导敦促探伤企业规范操作,提前做好辐射安全风险预防化解工作。对于异地使用γ射线移动探伤作业,要严格执行首次作业现场、放射源暂存库的监督检查;除首次作业现场检查外,还要采用“四不两直”等方式至少开展1次监督检查。
扎实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要直面问题隐患,敢于较真碰硬,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该批评教育的责成企业(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该处罚的依法查处。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核技术利用单位安全监管。各市要健全完善辐射事故应急体系,强化对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有效性评估,按时开展市级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检验辐射事故预案有效性,锻炼辐射事故应急队伍,切实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审核核技术利用项目环评文件,做好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前现场核查,对不符合审批条件、发证条件的单位,坚决不予审批发证,牢牢把好第一道关口。持续做好服务核电发展,要秉承“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进场服务”理念,积极沟通协调,推动核电项目“两评”审批,助力山东省核电事业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构建严密的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网络,保障全省辐射环境安全。
各市要牢固树立“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压紧压实辐射安全责任,聚焦γ射线移动探伤审批、监管、执法全过程监管,紧盯异地使用备案、作业现场、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等关键环节,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紧盯风险隐患化解,不断提升辐射安全管理水平,坚决守牢核与辐射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