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破解稳定性和能量约束瓶颈,TAE在先进中性束注入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5-11-04 08:57     来源:TAE Technologies     核聚变 等离子体 中性束 美国离子加速器

近日,美国场反位形商业聚变公司TAE Technologies(以下简称“TAE”)在《Nuclear Fusion》2025年第65卷发表题为《Advanced neutral beam injection in a field-reversed configuration plasma》(先进中性束注入技术在场反位形等离子体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其在C-2W核聚变装置上的技术突破。该研究通过优化中性束注入(NBI)系统设计与运行模式,首次实现利用NBI在开放磁力线系统中驱动磁场反转,为FRC核聚变反应堆的商业化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破解稳定性和能量约束瓶颈,TAE在先进中性束注入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一、技术瓶颈突破:NBI赋能FRC稳定运行

场反位形作为磁约束核聚变的重要构型,具有高等离子体比压、结构紧凑等优势,但其长期面临稳定性差、约束时间短的技术难题。TAE团队将中性束注入技术作为核心解决方案,在C-2W装置上构建了由8台中性束注入器组成的系统,其中4台为静态能量中性束(SNB),4台为可调能量中性束(TNB),总注入功率可达20MW,为FRC等离子体的创建与维持提供了强大能量输入。

论文指出,传统NBI技术在FRC应用中存在束流参数匹配难、能量损失大等问题。团队通过三步优化法实现束流导通率(P=I/V³/²)精准调控,在2.25-2.5 A・kV⁻³/²区间找到最优传输状态,使束流宽度最小且稳定性最佳,同时将束流中主离子成分比例提升至80%-90%,显著降低能量损耗。此外,针对中性化气体泄漏导致的快离子损失问题,研究人员通过精细扫描中性化器气体压力,在最大化注入功率的同时,有效控制气体泄漏量,减少快离子与泄漏气体的电荷交换损失。

二、装置与系统创新:C-2W构建技术验证平台

作为全球最大的紧凑型环形装置,C-2W装置的设计为先进NBI技术的验证提供了关键支撑。该装置核心由约束容器(CV)、偏滤器、磁场线圈和中性束注入系统组成,磁场系统包含平衡线圈、镜线圈和偏滤器线圈,可提供FRC形成所需的复杂磁场环境。

在中性束系统设计上,SNB采用三栅极离子光学系统(IOS),束能量固定为 1keV,离子束电流可达160A,脉冲长度40ms;TNB则采用四栅极双级结构,束能量可在15-40 keV范围内调节,配备可编程高压电源,支持实时波形控制。中性束传输线整合了等离子体发射器、中和器、偏转磁铁和束流诊断设备,其中等离子体发射器通过冷阴极电弧放电产生高电离度等离子体,经多极磁约束增强均匀性,束流诊断系统则通过丝式量热计、二次电子发射探测器等设备实现束流参数的原位精准测量。

实验数据显示,C-2W装置可实现等离子体密度1-4×10¹⁹m⁻³,捕获极向磁通量达16 mWb,FRC等离子体持续时间超过40ms,主要受限于中性束脉冲长度,为后续技术优化预留了提升空间。

三、运行模式革新:动态控制与自动化保障可靠性

为提升NBI系统运行可靠性与灵活性,TAE团队开发了多项创新运行技术。基于C-2W装置积累的68000余次实验数据,研究人员建立了中性束运行参数数据库,开发出NB Automation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构建正常、优化和异常三种运行状态的参数分布区间,实时对比当前实验数据与历史分布,为操作员提供参数调整建议,有效补偿真空度变化、电源波动等因素带来的影响。

在束流参数动态控制方面,团队开发了基于磁滞回线控制的实时反馈算法,通过光学纤维以40Mbps速率传输束流电流测量数据,实现2kHz频率的参数调节,电流稳定精度可达±3%。该系统可在105-155A范围内实现多设定点稳定控制,支持快速脉冲调制,四台TNB协同运行时总电流上升速率可达30A/ms。同时,研究人员还实现了多种波形的束流能量调制,包括正弦波、三角波、调频波和方波,调制频率最高可达3kHz,电压变化幅度±7.5keV,电压变化率达141 MV/s,且在宽能量范围内保持束流稳定性。

值得关注的是,团队还开发了“极限电流驱动”模式,在超出传统最优导通率8%的条件下运行,实现束流电流5%-10%的额外提升。实验验证表明,该模式下束流传输损失仍低于1%,未对真空部件造成显著损伤,且FRC等离子体存储能量呈非线性增长,为提升FRC性能提供了新路径。

四、等离子体效应验证:ABED模式调控快离子行为

研究团队通过同相和异相两种交替束能驱动(ABED)模式,验证了动态束流控制对FRC等离子体的调控作用。当四台TNB以相同相位和频率调制束能量时(同相ABED),可显著放大快离子相关效应。在0.4 kHz、±7.5 keV 调制条件下,中性粒子分析仪(NPA)测量显示快离子能量分布与束能量调制同步振荡,FRC等离子体热能也呈现相同频率的波动,同时在热能低谷期观察到高能粒子模(EPM)激发,为等离子体参数诊断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实验依据。

而当四台TNB采用90度相位差调制时(异相ABED),快离子速度分布得到有效展宽,显著抑制了高能粒子模。实验对比显示,异相调制模式下,FRC等离子体半径和存储能量的稳定性与静态能量注入相当,200-300 kHz 区间的轴向弹跳模被有效抑制,仅保留静态能量SNB产生的 200 kHz 模式。这一结果表明,通过束流能量的相位调控,可在不影响等离子体平衡的前提下,实现高能粒子模的主动控制,为解决磁约束核聚变中快离子不稳定性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五、商业化前景:为核聚变反应堆奠定技术基础

TAE此次发表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FRC等离子体稳定控制的突破,更为核聚变反应堆的商业化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FRC构型的紧凑结构使其在反应堆体积与成本控制上具有显著优势,而先进NBI技术的成熟则解决了FRC长期面临的稳定性与能量约束难题。

论文指出,当前研究已实现FRC等离子体的稳定创建与维持,下一步将聚焦于多物理场耦合下的等离子体控制,进一步优化中性束与FRC的协同作用机制,拓展束流参数调控范围,提升等离子体约束时间和能量增益。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FRC构型有望凭借其优势成为商业核聚变反应堆的重要技术路线,推动清洁能源领域的革命性发展。



推荐阅读

SpectronRx启动高纯度Ac-255商业化生产,以解决Ac-225供应难题

Ac-225的供应长期受限,一直是推动新型靶向放射性药物研发的主要瓶颈,而SpectronRx的创新生产技术成功克服了这一长期挑战。 通过解决Ac-225的供应短缺问题,SpectronRx将为全球药物研发机构、生产商及研究人员提供稳定且充足的医用Ac-225供应。SpectronRx首席执行官John Zehner表示: 这对我们公司、客户以及将因Ac-225标记药物研发进展而受益的患者而言,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基于Ac-225的放射性药物研发管线数量不断增加,且多数正朝着... 2025-11-04

Blue Energy与Crusoe合作拟建1.5吉瓦核电站为AI数据中心供电

根据最新协议,Blue Energy公司已在德克萨斯州维多利亚港获得一块关键场地,计划在此建造一座装机容量高达1.5吉瓦的核电站,该核电站将专为附近Crusoe AI工厂提供电力支持。Blue Energy透露,其天然气转核能的改造计划将确保从2028年起,为占地1600英亩的Crusoe AI工厂园区稳定供电,并预计在2031年全面过渡到核能发电模式。Blue Energ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ake Jurewicz强调: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领军者Crusoe的合作,标志着Blue Energy发展历 2025-11-04

Intuitive Machines获美空军续约 推进月球核动力系统开发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航天器理事会近日与航天技术和基础设施服务公司Intuitive Machines续签了一份价值820万美元的合同,旨在加速开发用于航天器和月球基础设施的下一代核动力系统。Intuitive Machines公司此前已获得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950万美元的资助,此次续签将进一步推动紧凑型核能转换技术的成熟。Intuitive Machines公司表示,新资金将用于加速紧凑型核能转换技术的研发进程,该技术旨在克服太阳能的限制,支持更长时间的月球和深空任务... 2025-11-01

NOvA与T2K首次联合分析 中微子振荡参数获新进展

中微子振荡研究作为探索物理学核心问题的关键实验工具,近期通过美国NOvA与日本T2K实验的首次联合分析取得重要进展。这两项主动加速器实验通过质子与静止目标碰撞生成中微子束与反中微子束,并利用相距数百公里的探测器网络追踪中微子通量变化,从而精确测定振荡参数。这一创新分析模式整合了不同实验的互补优势,为理解中微子质量顺序、混合机制及CP对称性破坏提供了全新视角。NOvA 和T2K实验方案NOvA与T2K实验虽在技术路径上存在差异,但均... 2025-10-31

聚焦核潜艇:特朗普同意与韩国进行磋商

29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向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出请求,希望其能同意,使韩国能够获得核动力潜艇的燃料。特朗普对韩国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必要性表示理解,双方同意就此进行后续磋商。两国领导人还决定,将朝着允许韩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铀浓缩和乏燃料后处理的方向推进,并加速修订《韩美原子能协定》的讨论。10月22日,韩国首艘3600吨级潜艇蒋英实号下水仪式在韩华海洋旗下巨济造船厂举行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魏圣洛在当天首脑会谈结束后举行的... 2025-10-30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