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电子束辐照技术让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导电性超越纯铜

2025-09-29 09:48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科院 电子束辐照 复合材料 导电材料 电子束辐照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近日公开了一项名为 “一种基于电子束辐照制备高导电石墨烯 / 铜复合材料的方法” 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 CN 120700462 A),该方法为高导电材料领域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在交通、电子、航天等领域对高性能导电材料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传统铜及铜基复合材料已难以满足需求。石墨烯虽具有极高的理论电子迁移率,但现有制备石墨烯 / 铜复合材料的方法普遍存在石墨烯质量差、分布不均的问题,导致产品电导率远低于纯铜。而这项新发明通过两步核心工艺破解了这一难题。

该方法首先在铜箔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生长石墨烯薄膜,优选采用厚度为 10~50μm 的铜箔,碳源选用甲烷、乙烷等气态碳源,且优选生长单层石墨烯以保证性能;随后对石墨烯 / 铜复合材料进行电子束辐照处理,电子束曝光系统按顺序对单次曝光区域曝光直至全覆盖,其中加速电压控制在 1~30keV(优选 10~25keV,更优 15~20keV),辐照剂量为 10~12000μC/cm²(优选 50~8000μC/cm²,更优 100~5000μC/cm²),单次曝光面积则在 10²~10⁸μm²(优选 10³~10⁶μm²)之间。

实验数据显示,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导电性表现优异。其中实施例 1 采用 25μm 铜箔生长单层石墨烯,经 20keV 加速电压、600μC/cm² 辐照剂量、10⁶μm² 单次曝光面积处理后,电导率达到 109.3% IACS,不仅明显高于纯铜(100% IACS),甚至超过了纯银(106% IACS)。而当加速电压降至 1.5keV 时(实施例 2),电导率为 102.4% IACS,仅略高于纯铜;辐照剂量提升至 1500μC/cm² 时(实施例 3),电导率为 104.7% IACS,介于纯铜与纯银之间,过高缺陷导致性能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将单次曝光面积从 10⁶μm² 减至 10⁵μm²(实施例 4),电导率仍保持 108.7% IACS,仅加工时长增加,证明工艺重复性良好,且在不同型号电子束曝光设备中均可复现。

这项技术通过电子束辐照调控石墨烯缺陷量、增加电子通道,实现了复合材料导电性的突破,有望为各行业高性能导电材料应用提供关键支撑。



推荐阅读

国际原子能机构推出新型可运输电子束系统

国际原子能机构9月16日推出一种装在集装箱内的新型可运输电子束系统,该系统可借出用于培训或实验。这个集装箱内装有原子能机构新型可运输电子束系统。它将用于开展液态、气态和固态材料处理的研发活动,并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员提供培训。(图片:原子能机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期间举行的该系统启用仪式上,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表示:这套电子束系统是我们突破辐射应用障碍的创新方法基石。因其可运输,我们能更好地协助成员国... 2025-09-18

费米实验室获资助探索电子束加速器在医疗设备消毒中的应用

美国能源部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获得了美国国家核安全局放射安全办公室的资助,旨在探索如何更广泛地利用电子束加速器进行医疗设备消毒。这一项目旨在开发更高效、清洁和安全的消毒技术,以替代传统上可能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方法 2025-02-11

受益于电子束加工的五大行业

电子束(e-beam)处理技术,作为医疗设备和实验室器具灭菌及材料改性领域的革命性技术,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正逐步改变多个行业的发展格局。近日,我们梳理了电子束处理技术在五大行业中取得的重大进展 2025-02-10

STERIS宣布在英国斯温顿设立新的测试和验证实验室

STERIS公司宣布,其位于英国南马斯顿的实验室已顺利完成搬迁,新址位于英国斯温顿。此次搬迁是STERIS长期致力于支持医疗器械和药品制造承诺的重要一步,旨在满足该地区对医疗器械和药品数量及复杂性日益增长的需求 2025-02-10

同威信达团队助力保鲜技术突破,为东港草莓产业注入新活力

辽宁丹东东港市举行高能电子束辐照对草莓的保鲜技术试验座谈会,同威信达技术(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戚文元、辽宁大学专家学者与东港市单位负责人,围绕高能电子束辐照对草莓保鲜技术试验的相关事项进行深入交流探讨 2025-01-22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