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丁武教授团队在《Food Hydrocolloids》期刊(一区,IF:12.4)上发表了题为《Modification of sheep hoof collagen by 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its effects on physic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based on molecular structural analyses》的研究性论文。该研究以羊蹄胶原蛋白为对象,采用 0-10 kGy 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EBI)处理,通过 SDS-PAGE、FT-IR 等分子结构分析手段,探究 EBI 对其理化及功能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EBI 可诱导胶原变性、β/γ 链降解形成小分子物质,6 kGy 剂量效果最优,能显著减小胶原粒径、提升溶解度(63.55%)、表面疏水性及游离巯基含量,同时大幅改善乳化活性(20.36 m²/g)、乳化稳定性(89.48%)与流变性能;但 EBI 会破坏胶原凝胶网络,降低其质构特性与保水性(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高剂量还会引发胶原低聚化。这一发现为胶原蛋白绿色改性提供新途径,也为羊肉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及食品用胶原基原料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作为全球畜禽养殖大国,畜禽屠宰副产物产量随养殖业发展大幅增加,其中羊蹄等副产物多被丢弃、低价售卖或仅加工为低经济价值的饲料、肥料,既造成资源浪费,也未实现高值化利用,当前畜禽副产物的价值提升与环境负担缓解需求日益迫切,同时食品行业也需丰富功能性原料供给。胶原蛋白作为动物结缔组织的主要结构蛋白,来源广泛且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与可降解性,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天然胶原蛋白存在显著局限性: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溶解度与分散性差,难以直接作为食品功能成分;乳化性能不佳,无法稳定高脂乳液体系;还可能携带动物异味或苦味,影响食品风味与消费者接受度,因此亟需通过改性提升其功能特性。电子束辐照(EBI)作为非热加工技术,具有低温操作、能耗低、剂量易控、无需放射性同位素等优势,可通过产生自由基改变蛋白结构,进而提升蛋白的抗氧化、乳化等功能特性,已在多种蛋白改性中展现潜力,但目前针对 EBI 对羊蹄胶原蛋白结构与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亟待填补以完善胶原蛋白改性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