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牵头推进高丰度低浓铀(HALEU)生产 助力先进反应堆发展

2025-10-25 17:42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正在美国能源部(DOE)的统筹下,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从联邦库存中回收高丰度低浓铀(HALEU),并支持从南卡罗来纳州萨凡纳河场址(Savannah River Site)的材料回收直至商业铀浓缩项目,为美国建立未来的商业级HALEU供应链奠定基础,同时满足近期需求。

HALEU是指铀-235丰度在5%至20%之间的低浓铀,是包括快堆、熔盐堆、微堆等先进反应堆设计以及TRISO燃料的关键原料,也能显著提升现有反应堆的性能。目前美国核电机组主要使用铀-235丰度不超过5%的铀氧化物燃料,而HALEU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铀原料浓缩至目标丰度,二是将回收自乏燃料的高浓铀(HEU)进行稀释(即“降浓”)。

INL通过向有短期研究需求的企业提供少量HALEU,以及将实验增殖堆二号(EBR-II)的乏燃料转化为更多可用HALEU,来帮助满足国家近期和中期的HALEU需求,同时也为长期商业供应链的建立争取时间。INL燃料循环科学与技术部门主任乔什·贾雷尔(Josh Jarrell)表示:“我们正专注于满足核工业的短期和中期需求。”

早在美国核能行业意识到需快速建立可持续HALEU供应体系之初,INL便开始为小型研究活动提供HALEU,例如收集新型HALEU燃料的性能数据。虽然从EBR-II乏燃料中回收铀的工作已持续多年,但INL近期加快了相关进程,以确保先进反应堆企业能够按计划获得HALEU。

INL不仅直接为研究提供HALEU,还通过参与由美国国家核安全局(NNSA)主导的废料回收项目,将遗留的铀废料和制造废料转化为可用HALEU,支持西屋公司(Westinghouse)等企业的微堆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稳定、表征并重新包装了超过80公斤的遗留铀废料,准备进一步加工。此外,INL还在推进从EBR-II乏燃料中大规模回收HALEU,这些燃料自1964至1994年间运行后一直存放在场址内。通过一系列处理,将辐照后的铀与钠及裂变产物分离,再经过降浓处理,即可得到高品质HALEU。INL材料与燃料复合体项目经理迈克·帕特森(Mike Patterson)表示,自2019年以来,相关处理已转为全天候运行,预计2028年底前完成EBR-II驱动燃料元件的处理,届时将累计回收近10吨HALEU,其中一半将分配给Oklo公司,用于其位于INL场址内的Aurora Powerhouse项目。

为使剩余HALEU适配更多类型反应堆,INL还开展了“精炼”工艺示范,将金属态HALEU提纯并转化为氧化物形态,提升了材料的适用范围,包括作为TRISO燃料的原料。精炼后的样品已送往BWXT公司验证,确认可用于燃料加工。INL计划自2028年起,通过新建的手套箱生产线,每年生产数百公斤精炼HALEU氧化物。

今年4月,美国能源部通过其HALEU可用性计划,向五家美国核能开发商提供了条件性HALEU供应承诺,助力其满足近期燃料需求,推动创新核技术走向商业化。6月,Centrus能源公司宣布实现首批国内HALEU的规模化生产,标志着美国本土HALEU生产取得重要突破。

INL燃料循环科学与技术部门主任贾雷尔强调:“像INL这样的国家实验室在连接反应堆设计与市场就绪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商业HALEU供应链建立过程中提供关键HALEU供应,国家实验室确保核工业能够持续创新,最终实现充足、可负担且可靠的能源供应。”



推荐阅读

哈医大肿瘤医院王可铮教授团队双线突破!无创预测结直肠癌MSI状态+研发新型双靶点PET示踪剂

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PET/CT-MR中心王可铮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高水平放射学期刊——欧洲放射学《European Radiology》(JCI一区,中科院二区TOP)发表。该研究基于多中心临床数据,深入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前PET衍生代谢参数对病灶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状态的无创预测价值,并通过MSI状态开展亚组分析,进一步评估了PET衍生参数在术后疾病进展中的预后分层作用。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5年最新统计,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第... 2025-10-26

超快光热技术20毫秒内升温至3000°C 六倍提升氢能生产效率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一个研究团队近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超快光热处理平台技术,可在短短0.02秒(20毫秒)内将材料加热至3000摄氏度,并以此高效合成催化剂,将氢气生产效率提升至原来的六倍。该技术被称为直接接触式光热退火平台,通过将纳米金刚石(ND)前驱体与吸光碳黑混合后,利用氙灯发出的强光脉冲进行瞬间加热,在极短时间内产生高达3000°C的超高温。这一瞬态高温能将原本化学性质稳定的纳米金刚石转化为具有高导电性与高催化活性的碳纳... 2025-10-25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攻克无感睡眠监测世界难题,“毫米波雷达+大模型”实现睡眠无感监测

睡眠障碍正困扰全球数十亿人,而传统睡眠监测设备复杂昂贵、需接触人体,导致精准睡眠医疗服务难以普惠。近日,我国科研团队成功攻克无感睡眠监测世界难题,研发出基于毫米波雷达与大规模深度学习的非接触、高精度睡眠监测系统,相关论文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现有监测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需在患者身体粘贴多个电极,程序烦琐,体验差;居家睡眠监测设备虽简化,但仍需佩戴传感器,舒适性和依从性低,难以大范围推广。针对这一难题,南京... 2025-10-25

中广核苏州院SiC半导体中子探测器产业化获突破 首次签订中科院供货合同

近日,中广核苏州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成功签订供货合同,将为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提供两台自主研发的SiC中子能谱探测器。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因宽禁带特性,可适配核反应堆高温、高辐照的恶劣工况,极有潜力制备出满足核电需求的核辐射探测传感器。2020年起,苏州院依托国家发改委多项专项,攻克高性能器件制备、封装及高频弱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小体积、低功耗的SiC中子传感器,中子注量测量灵敏度显著提升,强辐... 2025-10-25

广东省特检院珠海检测院一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日前,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申请的发明专利利用多种导波模式联合检测压力管道腐蚀缺陷的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该专利是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立项科研项目《2025CY-2-11基于超声导波阵列的压力管道弯头腐蚀缺陷检测方法研究及装置研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综合采用多种导波模式,并结合高精度检测算法,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单一导波模式在压力管道检测中精度不足的问题,为压力管道无损检测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技... 2025-10-24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