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4日,由国家能源核电工程建设技术研发(实验)中心、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SC模块技术在核电大范围推广应用经验交流会”在深圳中广核工程大厦成功举办。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主任杨凯,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海军,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小平出席会议,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亚璋主持会议。

刘海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核电经过40多年的连续建设,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从弱小到强大,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的跨越。中国核电建设取得的成绩与中国建安领域整体能力在全球的一枝独秀有直接关系,下一阶段要继续发挥优势,助力实现中国核电由大变强,把我们的话语权和掌控度提升到与中国核电规模相当的水平。模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可行性、紧迫性、必要性,特别是土建模块化技术,将为建造质量的保证、建筑效率的提高和建筑效能的发挥创造非常好的条件。
刘海军对SC模块技术推广应用提出三点希望,第一要保证核安全的最高优先级,理清楚标准法规、资质、监管等要求;第二个要确保高质量的技术准备,技术准备的深入程度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质量;第三要保持从设计、制造、施工全链条的高效协同,保障SC模块在华龙一号应用的高效推进。
12家核电及装备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安装企业,均认为模块化技术应用是核电建造模式转型升级的必选项,聚焦SC模块建造技术应用的成功实践、实施风险及预防措施、成本优化、发展路径等,分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享。8位特邀专家积极献计献策、提供建设性建议,剖析了SC模块推广应用的难点和应对方案,给出了专业内的风险提示和参考建议。
宁小平代表主办方讲话,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行业盛会,各单位和嘉宾做了充分准备和深入交流,提供了具有重要典型意义的经验分享,对于模块化技术在核电建设的推广应用将起到里程碑的意义。
宁小平总结了会议形成的四个方面的共识:一是模块化技术是对建造方式的一种革命性变革,能够降低现场施工依赖“人海战术”带来的安全管控压力,有助于提升质量稳定性和建造效率,且行业内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产业链配套完善,模块化技术已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二是实施模块化技术的经济性方面,通过示范项目的实践,在批量化建设后,可实现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三是模块化技术实施,需要监管、审评、业主、监理等各方支持,需要工程总包单位牵头组织设计、制造、安装等全产业链高度协同。四是核电行业的特殊性和核安全的高度敏感性,要求各参与方必须充分识别风险、制定措施,推动完善规范和质保体系,并积极落实监管要求。宁小平表示,公司将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积极稳妥推进模块化建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宁小平同时强调,模块化技术对设计和建造能力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加强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对于关键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可通过研发任务落实。
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副主任杨凯讲话指出,SC模块建造技术作为创新型建造技术能够确保质量稳定,符合高产业质量发展和工业化建造方向,监管机构鼓励产业链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对此持开放、审慎、支持的态度。杨凯提出三点希望:第一是要坚持“标准先行,质量为本”;第二是要强化“过程控制,经验反馈”;第三是要树立“全局安全,责任共担”的理念。 安全质量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监督机构愿与各单位一道,加强交流,密切协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共同推动SC模块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为中国核电事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副总工程师潘蓉,国家能源局中国核电发展中心官员朱浩宇,集团公司核能管理部副总经理何大波,中广核惠州核电有限公司张黎明,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黄维德,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张士朋,深圳市核鹏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兵,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设计院院长刘勇等出席会议,核电及装备制造领域的设计、制造以及安装企业的领导、专家与代表120多人参会。